听着,最近有件特逗的事儿。
大洋彼岸的美媒,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给日本航空自卫队送了顶高帽,说他们家那批“老爷机”F-15J,只要别碰上咱们的歼-20,就能在东亚这片天横着走。
这话一出来,我差点把嘴里的茶喷电脑屏幕上。
这说的是那个从1980年代就开始服役,机体年龄比好多飞行员都大的F-15J吗?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空战更不是请客吃饭,靠吹牛是吹不下来对手的。
这股歪风邪气的源头,得从乌克兰的黑土地说起。
那边打起来之后,可真是给全世界用苏霍伊家族战机的国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开课”。
俄军那些威名赫赫的苏-27、苏-30、苏-35,在前线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
第三方机构闲着没事扒拉了一下数据,到今年9月,俄军丢了差不多130架固定翼飞机,好多都不是在空中狗斗输的,而是被地面上那些“老六”给阴了。
你想想那个画面:一架苏-35正仗着自己机动性好,寻思着低空秀个操作,结果地面上不知道哪个角落里,乌克兰老哥扛着个“毒刺”就给你来了一下,飞机一头扎进向日葵田里,成了最贵的肥料。
更别提乌克兰把挪威援助的NASAMS系统玩出了花,愣是把空对空的AMRAAM导弹改成了地对空,玩起了超视距“打地鼠”,俄国飞行员可能连对手在哪都没搞清楚,座舱里就响起了“滴滴滴”的催命符。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估摸着东京防卫省的大屏幕上是24小时循环播放的。
日本人心里那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看着自家那两百来架F-15J,心里能不发毛吗?
这玩意儿,说好听点是“宝刀未老”,说难听点就是“古董”。
于是乎,一场豪赌开始了。
2020年,日本一咬牙,啪地一下拍出45亿美元,启动了所谓的F-15JSI“日本超级拦截机”升级计划,要给98架老鹰换心换眼。
核心是啥?
雷神公司的APG-82(V)1有源相控阵雷达。
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基本上就是把F-15E“攻击鹰”的千里眼给移植过来了。
看得远、抗干扰能力强、还能同时盯着一堆目标,顺手把对地对海的活儿也给包了。
说白了,就是给一个眼神不好的老大爷,直接换上了一副能透视的AR眼镜,战斗力瞬间感觉就不一样了。
可问题是,你升级了,别人就原地踏步吗?
美媒那篇文章里,对咱们的歼-11、歼-16那叫一个不屑,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苏-27魔改版,不足为惧”的傲慢。
这就有点搞笑了。
咱们的歼-16,虽然跟苏-27有那么点血缘关系,但早就脱胎换骨了好吧?
心脏换成了国产的“太行”WS-10B,航电系统更是焕然一新,挂载能力直接拉满,霹雳-12、霹雳-15中远程导弹随便挂。
超过400架的服役数量,本身就是一种体系优势。
你说F-15J升级后能压制歼-16?
这就好比一个老拳王,换了副新拳套,就觉得自己能单挑一群年轻力壮、还带着武器的小伙子。
真正的战场,从来都不是项羽战刘邦式的单挑。
2025年6月7号,乌克兰的F-16在库尔斯克方向干掉了一架苏-35,这是个标志性事件。
可这功劳能全算在F-16头上吗?
背后那架瑞典的萨博预警机才是真正的MVP,是它在几百公里外就把苏-35的位置、航向标得一清二楚,通过数据链告诉F-16:“兄弟,朝那个方向,闭着眼来一发AIM-120就行。”
看明白没?
现代空战,打的是体系,是信息链。
你雷达看得再远,没有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地面雷达站和数据链给你织成一张网,你就是个高度近视的瞎子。
俄军在乌克兰吃的就是这个亏,空有机动优势,却被对手的防空网络牵着鼻子走,一身武艺使不出来。
所以,日本花大价钱升级F-15J,顶多是把这块“长板”补得更长了。
但在体系对抗这张大网里,它依然只是一个节点。
面对咱们这边日益完善的预警机、电子战机和无处不在的数据链,一架升级版的F-15J能掀起多大浪花?
这事儿,恐怕只有挂着霹雳-15的歼-16知道了。
至于美媒的那番吹捧,听听就好,咱们还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毕竟,天空的和平,从来不是靠别人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