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24小时狂飙16架舰载机!英国航母战力曝光,竟不到福建舰四分之一!

24小时狂飙16架舰载机!英国航母战力曝光,竟不到福建舰四分之一!

发布日期:2025-10-26 06:10    点击次数:123
英国航母又赖在亚太不走了,还高调宣布自己24小时内出动16架次F-35B战斗机。 这数字要是放在二十年前,连训练日志都不值得记一笔。 可现在,英国海军居然把它当作“迈向全面作战能力的关键一步”来宣传。 这不是进步,这是没落。 曾经掌控全球海洋的日不落帝国,如今连这点成绩都要大书特书,实在令人唏嘘。 别说和中美比,就是一些中等国家的海军演习数据都远超这个水平。 英国网友自己都看不下去,有人直接说:“纳尔逊要是知道今天皇家海军靠16架次吹牛,棺材板早飞了。” 问题不在数字本身,而在整个体系的崩塌。...

英国航母又赖在亚太不走了,还高调宣布自己24小时内出动16架次F-35B战斗机。

这数字要是放在二十年前,连训练日志都不值得记一笔。

可现在,英国海军居然把它当作“迈向全面作战能力的关键一步”来宣传。

这不是进步,这是没落。

曾经掌控全球海洋的日不落帝国,如今连这点成绩都要大书特书,实在令人唏嘘。

别说和中美比,就是一些中等国家的海军演习数据都远超这个水平。

英国网友自己都看不下去,有人直接说:“纳尔逊要是知道今天皇家海军靠16架次吹牛,棺材板早飞了。”

问题不在数字本身,而在整个体系的崩塌。

“威尔士亲王”号自2019年服役以来,故障就没停过。

螺旋桨轴装错位、轮机舱进水、电力系统崩溃、舰载机频繁趴窝……

公开记录里全是这类低级问题。

更荒唐的是,截至2025年,这艘航母服役1251天,真正在海上执行任务的只有267天。

超过七成时间,它不是在修,就是在去修的路上。

2023年,它甚至被拆成“零件库”,专门给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供配件。

一艘六万五千吨级的航母,沦落到靠拆解自己维持另一艘运转,皇家海军的脸面早就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这不是战术调整,这是系统性崩溃。

这次亚太部署,英国海军特意凑齐18架F-35B,理论上24小时内每架飞一次完全可行。

结果只飞了16架次,还得分两批,每批8架,间隔12小时。

平均每6小时放飞4架。

这种节奏,在现代海战中等于自杀。

高强度对抗讲究的是饱和打击、快速响应。

你这边慢悠悠一架一架放,敌方反舰导弹都打到编队中心了,飞机还没升空。

福建舰完全不是这个逻辑。

2025年9月下旬,央视军事频道首次公开其电磁弹射系统测试画面:歼-15T满挂弹药弹射升空,歼-35以满油满弹状态起飞,空警-600平稳着舰。

画面一出,西方观察家集体沉默。

因为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掌握电磁弹射技术,而且已进入实战化阶段。

电磁弹射的核心优势在于能量释放精度高、调节范围广。

它能轻松弹射30多吨的重型舰载机,也能适配十几吨的隐身无人机。

蒸汽弹射做不到这一点——能量输出粗放,对机体冲击大,调节困难。

福建舰配备三条电磁弹射器,理论24小时可完成64架次起降,是“威尔士亲王”号的整整四倍。

这还不是极限。

参考高强度作战标准,三条弹射器协同运作,单日突破80架次完全可能。

舰载机体系更是碾压级差距。

福建舰标配包括歼-35隐身战斗机、歼-15T重型舰载机、空警-600预警机、歼-15D电子战机,未来还将整合攻击-11隐身无人机。

这套组合实现“隐身突防+重载打击+空中预警+电磁压制”四位一体,在西太平洋几乎无解。

英国F-35B虽是五代机,但受限于垂直/短距起降模式,载弹量和作战半径被严重阉割。

实战中通常只能带两枚空对空导弹,作战半径缩至500公里左右。

而福建舰上的歼-35通过电磁弹射,可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轻松突破1200公里。

这意味着,当英国战机还在航母周围警戒时,中国隐身机已经深入敌后执行打击任务。

攻击-11的加入更将改变游戏规则。

这款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机翼可折叠,腹部弹舱可挂两枚500公斤级精确制导炸弹。

一旦上舰,福建舰将成为全球首个具备“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的航母。

歼-35前出侦察,攻击-11跟进打击,空警-600全域指挥——这种作战模式,连美军都尚未完全实现。

舰载机出动率就是现代海战的生命线。

2003年伊拉克战争,“林肯”号航母单日最高出动150架次,平均每小时6架次,直接瘫痪伊方防空体系。

福建舰在2025年南海对峙演练中,已实现每小时8架次连续起飞能力。

高频次打击让美军“区域拒止”战略瞬间失效。

出动率背后是自持力的较量。

“威尔士亲王”号2024年在日本横须贺停靠整整一个月,期间因零件短缺,多架F-35B滞留当地机场无法归舰。

这种依赖外部基地的模式,在和平时期尚可维持,一旦局势紧张,港口封锁或拒绝靠泊,整个编队立即瘫痪。

福建舰则完全不同。

采用常规动力+综合电力系统,通过高效能源管理,2025年夏季在南海连续部署45天,全程未进港补给。

期间完成上百次舰载机起降、多次实弹演习、跨昼夜战备巡航。

这种独立持续作战能力,直接瓦解“第一岛链”的战略基础。

岛链封锁的前提是对手依赖固定基地。

可一支能在海上自持一个多月、保持高强度作战的航母编队,根本不需要靠港。

福建舰的出现,等于在西太平洋撕开一道口子,让中国海军真正具备远洋拒止与区域控制能力。

有人质疑福建舰未经历实战,数据是否理想化。

这种怀疑合理,但现代军事强国早已不靠实战验证装备。

高强度模拟对抗、极限测试、体系融合,足以暴露问题、验证能力。

福建舰自2024年下水以来,已完成电磁弹射千次级测试、舰机协同演练、编队防空反导等多轮海试,每一步都扎实推进。

英国的问题恰恰出在“实战化”缺失。

航母更多用于外交展示或低强度巡逻。

真要投入高强度作战,从舰体结构到人员训练,从后勤保障到指挥体系,处处是短板。

有分析指出,“威尔士亲王”号甲板调度流程仍停留在冷战后期水平,缺乏现代航母必备的“一站式”整备区和快速周转机制,导致舰载机再出动时间远超标准。

更深层的是战略定位模糊。

英国想维持“全球海军”体面,又不愿投入足够资源。

全国F-35B总数仅30余架,连一艘航母满编都凑不齐。

每次部署都精打细算,生怕飞机出问题。

“小马拉大车”的窘境,注定无法形成真实战斗力。

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不求快,但求稳;不求多,但求精。

从辽宁舰改装摸索,到山东舰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技术跨越,每一步都踩在实处。

舰载机飞行员数量稳步增长,地勤保障体系日益成熟,航母编队协同作战能力快速提升。

这种系统性积累,不是靠宣传能掩盖的差距。

2025年初,英国曾尝试让“伊丽莎白女王”号与美军航母联合演练,借美国体系弥补自身短板。

结果语言不通、数据链不兼容、战术理念差异大,最后只能各自为战。

现代信息化海战中,没有完整作战体系支撑,再大的船也只是“海上孤岛”。

福建舰从设计之初就嵌入中国海军作战体系。

雷达、通信、数据链与055大驱、052D护卫舰、潜艇、岸基力量高度融合,实现“侦-控-打-评”闭环。

055发现目标,可直接引导舰载机打击;空警-600提供中继指挥,确保信息畅通。

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航母之争,本质是工业能力与国家战略意志的较量。

英国造船业早已萎缩,连航母螺旋桨都要外包。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船舶工业链,从特种钢材到精密电机,从雷达系统到飞行甲板涂层,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这种底层支撑,决定了两国航母发展的天花板完全不同。

英国两艘航母总造价超60亿英镑,还不算后续维护与舰载机费用。

福建舰造价虽未公开,但中国强大的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优势,使其性价比远超对手。

更重要的是,中国能持续造舰,英国连第三艘航母计划都已搁置。

这种可持续性,才是长期竞争的关键。

回到那个“16架次”的新闻。

英国海军或许真觉得这是进步——对他们而言,能不出故障、能飞起来,已经不容易。

但世界不会因你的“不容易”降低标准。

在南海,在西太平洋,在未来海洋秩序中,真正的门槛早已不是“能不能飞”,而是“能飞多快、多远、多久”。

福建舰编队每天在南海进行实战化演练。

舰载机从黎明飞到深夜,电子战系统全天候开机,反潜直升机轮番起降。

这些训练正在织成一张覆盖数百公里的“天网”。

而英国航母还在为靠港补给发愁,为零件短缺头疼,为一次16架次的起降开庆功会。

历史的潮水从不为谁停留。

日不落帝国或许还能靠回忆维持体面,但海洋的规则永远属于真正具备实力的人。

福建舰的每一次弹射起飞,都是对旧秩序的无声挑战。

英国海军那块“遮羞布”,在现实海风中正一点点褪色、破碎,最终化为浪花里的尘埃。

英国还有机会吗?

有,但前提是正视问题、加大投入、优化体系。

可看看近年国防预算就知道,海军早已不是优先方向。

航母更像是政治象征,而非作战平台。

这种心态,注定走不远。

中国脚步显然不会停。

第四艘航母已在规划中,可能采用核动力。

虽只是传闻,但至少说明中国海军的野心与能力正在同步增长。

未来的西太平洋,将不再是单极主导的舞台,而是多极博弈的新海域。

福建舰,只是这场变革的开始。

航母不是玩具,不是外交道具,而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海上投影。

英国的衰落,不是因为一艘船坏了,而是整个体系跟不上时代。

中国的崛起,也不是靠一艘船厉害,而是背后有完整的工业、科技和战略支撑。

这场无声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当福建舰舰载机在南海上空划出航迹,当电磁弹射器一次次将战机送上蓝天,当预警机雷达扫描万里海疆——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事实:海洋的未来正在被重新书写。

那些沉醉在昔日荣光里的国家,如果不醒来,就只能被浪潮抛在身后。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航母,差距会这么大?

是因为技术吗?

是,但又不只是。

更是因为背后那个国家,是否真正把海洋当作未来,是否愿意为深蓝付出长期而坚定的努力。

英国曾经做到过,但现在,接力棒显然已经传到了别人手里。

福建舰不会说话,但它每一次起降,都在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上一篇:菲律宾军机在黄岩岛礁坪检测到木质结构,菲船试图接近已无望
下一篇:美媒:中国空军有2018架战斗机超过美军,仔细算算还真有这么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