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那边又闹腾起来了,你要是刷个新闻,大概率能看到“布拉莫斯”这几个字。
不是什么小角色,是印度手里一张挺硬的牌。
但说实话,这玩意儿真有那么神?
先说个事儿——去年边境对峙,印度一通导弹打出去,结果命中率低得离谱。
不是说没打中,是打中了的寥寥无几。
你说这玩意儿号称“超音速精准打击”,结果连个目标区都摸不准,脸丢得有点大。
可印度人倒是挺会给自己找台阶下。
嘴上说:“这叫实战检验,我们正改进。”
心里估计也在嘀咕:这玩意儿真能扛事吗?
更关键的是,他们现在要搞个新版本,射程直接干到800公里。
从印度本土一发,能把巴基斯坦全境覆盖。
听着挺唬人,对吧?
可你细想一下:这数字是画出来的。
真正能打出去,还得看技术能不能跟上。
现在的布拉莫斯,已经是三倍音速了,飞得快,但依赖的是俄罗斯给的核心发动机和制导系统。
你再远,也得靠人家给的“心脏”撑着。
连个增程版,都是靠着俄罗斯的发动机改良出来的。
印度把组装厂建得挺像样,自己也能改点材料、减点重量,搞得轻巧一点,但真正关键的东西——发动机、导引头、抗干扰能力——人家俄罗斯攥得死死的。
这就像你买了一辆跑车,引擎是别人的,你只能换换轮毂、改改座椅。
车再快,也得看人家给不给油。
更让人尴尬的是,今年5月,印度军方自己承认——
他们以为对手的导弹最多打150公里,结果人家能打350公里。
这一下,自家战机全暴露在对方射程里,被动得要命。
你手握利剑,连对手的剑有多长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威慑?
再看看他们那个“自主研发”的口号。
嘴上喊得响,实际操作却很现实。
就在5月9号,一枚中国的PL-15E导弹在印度境内被发现,没炸,完整捡到。
印度技术团队直接拆了研究,从推进剂配方到雷达导引头,全都抄了一遍。
尤其是那个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含量高得吓人。
现在,他们直接拿这东西,用在下一代“阿斯特拉”空对空导弹上。
这算什么?
算“逆向工程”?
算“向对手取经”?
反正不是什么纯自研。
一边喊着“印度制造”,一边把别人家的技术当教材,这话说出来,自己都得脸红。
更别提交付问题了。
印度卖给菲律宾的岸基布拉莫斯导弹,因为关键部件得从俄罗斯进口,交付延迟了一年多。
军售信誉直接打了个问号。
战时能保证供应吗?谁心里没点数?
他们想搞“综合火箭军”,把从400公里到800公里的导弹全串起来,形成远程打击链。
海军也想在2030年前,把300多枚布拉莫斯装到所有主力舰上。
听起来是挺有气势。
可现实是——
布拉莫斯目前年产量不到30枚。
你要是想武装上百艘军舰,那得多少年?
几十年都打不住。
更别说整合了。
陆基版好办,改改软件就行。
但空射型,得跟战机配,得试飞,得测安全性,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得重来。
这过程,慢得像蜗牛爬。
印度现在焦虑得不行。
巴铁在边上,中国在后头,两边都得防。
所以他们急着想在阿拉伯海压住巴基斯坦,在印度洋卡住中国。
连马六甲海峡都敢想卡住,说要威慑中国舰艇。
可你中国早就不靠马六甲一条路了。
瓜达尔港在那儿,北极航道也在发展,航线多元化早就布局好了。
你卡得了一时,卡不了一世。
再看人家航母——
印度“维克兰特”号,建了十三年,成本翻倍,技术还一堆依赖国外。
中国“福建舰”呢?电磁弹射,歼-35量产,6艘航母的规划已经写进时间表。
海军防空体系也早就搭好了:海红旗-9、16、10,三层防御,一环扣一环。
你单靠一枚导弹突防?人家不是没准备。
布拉莫斯这名字听着吓人,
可它背后,是印度想当世界一极的野心。
但野心再大,也架不住工业底子薄、体系整合慢、技术被卡脖子。
一张蓝图画得再好,
没能力落地,也只是纸上谈兵。
我有时候就在想——
当一个国家把希望全押在几个“明星武器”上,
它真能赢吗?
还是说,它只是在用纸面参数,
给自己壮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