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大伙儿都在算今年年终奖能拿几个子儿,琢磨着是换个手机还是搓一顿好的。
可你猜怎么着?
大洋彼岸的美国海军,人家直接把购物车拉满了,一键下单了15艘核潜tǐng,还是买十送五的那种豪华套餐。
这哪是冲业绩,这简直是在对太平洋说:老子又有新玩具了。
这事儿离谱就离谱在,几个月前,这笔百亿级的大单还跟个难产的孕妇似的,在谈判桌上哼哼唧唧。
一会儿是造船厂的老师傅不够用了,一会儿是钢材价格坐上了窜天猴,总之就是一句话: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通用动力和纽波ort纽斯这两家军工巨头,就差没当着海军大佬的面哭穷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
联邦政府都快发不出工资、闹着要关门大吉了,五角大楼反手就给新潜艇“波托马克号”批了15亿美刀的“奶粉钱”。
这操作,真叫一个魔幻现实主义。
你得明白,他们是真的急了。
家里那几艘80年代就在役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那都是冷战时期的老将了,现在一个个都到了“解甲归田”的年纪。
这玩意儿可不是拖拉机,坏了修修还能用。
它要是趴窝了,美国海基核威慑的三条腿就得瘸一条。
所以,新一代的“海上幽灵”——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就成了心头的朱砂痣。
这“哥伦比亚”级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海底巨兽,排水量两万多吨,比某些小国的航母都唬人。
肚子里揣着能让地球重启好几回的“三叉戟II D5”导弹,再配上一颗号称服役期间都不用换燃料的核反应堆心脏。
它的唯一使命,就是在你看不见的深海里悄无声息地溜达,让你知道头顶上始终悬着一把剑。
首艇“哥伦比亚特区号”的建造进度条已经走了大半,二号艇“威斯康星号”也已经开工,海军这是掰着指头在等新王登基呢。
当然,光有“王炸”还不够,还得有帮着清小兵、干脏活累活的“马前卒”。
这次订单里的另外10艘,就是升级版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这个Block VI版本的新青年,被硬塞进了一个叫“弗吉尼亚有效载荷模块”(VPM)的玩意儿。
说人话,就是给它加了一组“战斧”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管,让它的导弹携带量从十几枚飙升到四十枚。
一下子,就从一个精通侦察和反潜的“刺客”,变成了能远程踹门、火力洗地的“狂战士”。
棋盘上,棋子可不光摆在自家。
就在这边催着船厂赶紧交货的时候,那头,特朗普政府也没闲着。
他们高调地跟澳大利亚签了个名叫“AUKUS”的安保协议,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美国要卖弗吉里亚级核潜艇给澳洲兄弟。
前脚签完协议,后脚特朗普就跟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勾肩搭背,说技术转移“已在进行中”。
这步棋,简直是司马昭之心。
美国不仅要让自己的水下舰队独步天下,还要把盟友的小船都绑在自己的战舰上。
澳大利亚买到的这几艘二手或N手弗吉尼亚级,就是一张“投名状”。
它意味着澳洲的国防命脉,将深度嵌入美国的军工体系。
这哪是卖军火,这分明是在全球范围内招“合伙人”,还是得自带干粮的那种。
不过,这看似高歌猛进的宏大蓝图,就真的一点bug都没有吗?
造船厂的生产线已经拉到了极限,哥伦比亚级、弗吉尼亚级,还要帮着英国人搞新潜艇,现在又多了澳大利亚这个“插队”的。
那些能造核潜艇的顶级蓝领,可不是从社区大学里随便就能招来的。
这几年,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喊得震天响,现在一口气想吃成个胖子,别最后把自己给噎着了。
要是为了赶工期,在质量上动了歪心思,那到时候潜在大洋深处的,可能就不是什么战略威慑,而是一口移动的海底活棺材了。
归根结底,这15艘潜艇的巨额订单,更像是一针打给军工复合体和全球盟友的“兴奋剂”。
它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宣告:别看我家里吵吵闹闹,但我依旧是牌桌上最有钱、最敢掀桌子的那一个。
只是不知道,当牌桌上的筹码越堆越高时,那个坐庄的人,心里到底是自信,还是心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