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已经开始盘算:这9天我要回家吃几顿年夜饭,能不能顺便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答案是——可以,但得提前把行程和家里、工作都安排好。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已经出来,春节连休为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周日)到2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一),共9天;为了凑出这9天,要在2月14日和2月28日补班。
画面来了:火车站检票口排起长龙,候车室里拖着行李的年轻人,手机里“回家”的倒计时在闪烁。过去春节常常是7天,2025年是8天,2026年连成9天,意味着不光能把年夜饭和走亲访友撒得更从容,还有机会在两头各坐几顿饭——不少人在朋友圈已经开始讨论去哪儿玩、怎么陪父母,有人算着回老家来回要两天,终于能喘口气了。
数字拆开看,别乐得太早:这9天里真正的法定假日只有4天——除夕加正月初一到初三。自2025年起,国家把除夕列入法定假日(和劳动节各增一天),所以长假的“多”主要靠调休和周末拼凑。想请长假或安排报销、出差的朋友,这点很重要,别把调休当成法定天数用。
天气方面传来好消息:2026年大年初一是2月17日,紧接着2月18日就是雨水节气,按气候常识,南北大部地区进入回暖期的概率较大。换句话说,春风如果准时上班,走亲访友时少些雪天堵车和冻手的戏码,出行也更顺心,聚会里空气流通、路面少积雪,对防疫和出行都更友好。
小遗憾也有一条:元宵节来得晚。正月十五落在3月3日,很多学生党和上班族心里有点嘀咕——“又得在学校吃稀释过的汤圆了。”元宵晚到,把“春节收官”的团圆感削弱不少。对乡亲们来说,春节靠近三月,春耕节奏也更紧张,节后要马上投入送肥、备种、买农资,别等到“节后像风干的咸菜一样慢半拍”才想起农活。
把这件事捋顺就是:国务院发文——大家开始算假、订票、安排陪伴——气象和节气给出出行参考——元宵和春耕提醒现实约束。说人话:多出来的两天让团圆更从容,暖和的天气让出行更省心,但元宵晚到和春耕临近提醒我们别把返程和生产安排拖成临时抱佛脚。
你会怎么用这9天?把时间都留给父母和家乡的饭桌,还是安排一次说走就走的远行?如果元宵节回不了家,你会怎样把家里的汤圆情怀补回来?欢迎在评论里分享你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