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中国女篮赢了韩国35分,却没多少人笑得出来——为什么一场大胜,反而让球迷更窝火?
答案藏在赛前的预期里。本届亚洲杯开始前,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中国女篮的最低目标是打进决赛:要么力拼澳大利亚争冠军拿世界杯直通资格,要么拿亚军打资格赛攒欧洲强队交手经验。可没想到,球队连决赛门都没进,只拿了个季军。赢韩国的这场球,更像输球后的“面子工程”——对手是亚洲弱旅,赢再多分,也补不上输给日本的遗憾。
为什么会输日本?关键问题在后卫线。被寄予厚望的杨舒予、杨力维姐妹俩,场上完全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组织进攻没章法,传球要么丢要么偏,自己投篮也没准头,失误和犯规倒一堆。更让球迷生气的是,她们明明身边有张子宇这样的内线大杀器,却不肯多传球,光顾着自己单干,结果就是进攻效率低得离谱。面对日本队的紧逼防守,姐妹俩直接“隐身”,连球都运不过半场;可到了韩国队这种弱队面前,又突然“重拳出击”,像换了个人似的——这种“欺软怕硬”的表现,怎么能担起国家队的责任?
还有李缘,曾经的主力后卫,现在退化得只剩“运球过半场”的本事。进攻端没威胁,防守端跟不上,整场比赛下来,几乎没给球队带来任何帮助。相比之下,只有王思雨还能撑得起后卫线:和张子宇的连线屡屡得手,冲击韩国内线的突破也很有威胁,这场赢球的功劳,她占了大半。可问题是,上一场对阵日本时,为什么不多给王思雨机会?如果她能早点上场,说不定结果会不一样。
输给日本不是因为对方太强,而是我们自己“乱了阵脚”。后卫线的拉胯,让整个球队的进攻体系崩溃,明明有优势却发挥不出来。赢韩国的这场球,与其说是“复仇”,不如说是“发泄”——对着弱队刷分,根本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篮球是团队运动,后卫是球队的“大脑”。如果后卫线一直这么拖后腿,就算有再多优秀的内线球员,也很难在国际赛场上走得远。就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看似不起眼的位置,往往决定了整个球队的命运。
中国女篮的姑娘们,该醒醒了。亚洲杯的季军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要想在世界杯、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必须先解决后卫线的问题。否则,下一次,可能连“面子工程”都做不了。
这场大胜,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警钟。球迷想要的,不是赢弱队的“虚假繁荣”,而是和强队掰手腕的“真本事”。中国女篮,该给我们看点真东西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