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15日,毛泽东主席给陈毅等人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中明确要求“陈毅等六人必须团结一致”,还说“战役指挥权交给粟裕负责”。关于这件事,人们总是在各种场合进行不同的猜测和解读。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帅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究竟是谁和谁之间缺乏团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缺乏团结?又该如何解决这种状况?希望这能为军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们提供参考和指正。
首先,究竟是哪一方与另一方之间缺乏团结协作?
在这封电报里,伟人特别指出了六个在团结协作方面存在问题的人。他们分别是: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华中军区的司令员张鼎丞,华中军区的政委邓子恢,华中分局的组织部长曾山,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以及华中军区副政委兼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
从这六个人的名单中可以看出,陈毅来自山东野战军,而其他五人则来自华中军区。这就导致了团队不够和谐,主要是因为陈毅和其他五人之间存在合作不顺畅的问题。
实际上,陈毅和其他五人之间存在不和的情况,这种状况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显现出来。主要是在1945年12月攻打高邮和陇海路战役期间,双方意见不合。战后,张鼎丞、邓子恢等人向中央军委发去了电报,表达了对陈毅一些决策的不满,其中包括对王必成纵队的使用问题。解放战争开始后,关于用兵方向和重点等问题的分歧进一步加剧,这使得陈毅与另外五人的关系更加紧张。最终,这种不和引起了领导人的关注,他们专门提出了要求,希望这六人能够团结一致。
第二,是什么让大家都不能和睦相处了?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陈毅和张鼎丞、邓子恢等五人之间存在不团结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工作上的分歧,而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除了在打高邮和陇海路战役时意见不一致外,这次不团结加剧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问题引起的。
关于苏中战役的问题,陈毅建议华中野战军到淮南去进行外线作战,而华中军区的粟裕等人则主张在内线消灭敌人。特别是在讨论淮南五旅是否东调参加苏中战役时,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
关于进攻泗县的事情。陈毅和山东野战军的宋时轮等领导人打算进攻泗县。邓子恢等人因为在淮北抗战多年,对泗县的敌人第七军的情况比较熟悉,建议陈毅不要进攻泗县。不过,陈毅和宋时轮还是决定进攻。结果,这次进攻效果很差,山东野战军的八师损失很大,士兵们的士气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关于两淮失陷的问题,张鼎丞、邓子恢等人认为,陈毅在淮北被敌人拖住,白白与敌人周旋,做了许多无用的事。关键在于山野数万人被敌人的假动作迷惑,让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钻了空子,突袭了两淮。面对两淮极为严峻的战局,华中几位领导人认为陈毅支援不够积极,导致错失战机,最终造成了两淮失陷。
泗县的作战失利,加上两淮的作战也不成功,这让华中军区的几位领导对陈毅非常不满。战后,邓子恢、张鼎丞、曾山三位中央委员级别的大佬联名给中央发了一份秘密电报,直接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他们认为陈毅的部署有问题,对他几个月来在华中的指挥也非常不满。他们曾两次建议不要攻打泗县,但陈毅的决心没有改变,他没有亲自指挥,而是把重任交给了宋时轮一个人。结果,8师和9纵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连续的失利,完全是因为陈毅用兵如同开玩笑所致。否则,淮阴是可以保住的,并且可以消灭敌人,改变战局。
党内主张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也允许提出不同意见。然而,邓子恢、张鼎丞、曾山作为中央委员级别的重要人物,却联合向中央提出针对陈毅的严重批评。由此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团结状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三,到底该如何解决不团结的问题呢?
首先,通过中央的组织安排,对特定几个人提出具体要求,来解决团结合作的问题。
1946年10月1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封重要的电报。在这封电报中,毛主席明确指出,陈毅、邓子恢、张鼎丞、曾山、粟裕、谭震林这六位同志之间的团结协作非常重要。毛主席强调,这六个人应该在陈毅同志的带领下,共同商量和决定重要的政策和方针。同时,他们要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避免通过书信来往耽误战机。在战役指挥方面,毛主席则安排由粟裕同志负责。这一指示旨在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六个人的关系不太好,其中有五位是中央委员,还有一位是候补委员。要知道,当时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总共才七十多个。这样的不团结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华东地区的战略工作和作战情况。因此,毛主席在电报中直接指出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这六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要求他们必须团结协作。
为了化解团结协作的问题,陈毅用真诚的态度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来检讨自己。
因为问题主要是五个人对陈毅一个人,所以陈毅的态度对大家能不能团结起来非常重要。我们看到,陈毅作为一位真诚的革命家,首先主动检讨自己。他还亲自给泗县伤亡严重的八师写了一封信,主动承担责任,鼓励士气。这使得八师很快恢复过来,能够再次投入到宿北大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到陈毅和邓子恢等五人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矛盾,主要是因为对外作战、用兵重点以及指挥作战等方面的看法不同。陈毅作为其他四人的老领导,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且谦虚了很多,他对其他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因此,陈毅的这种行为完全符合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做法,对恢复六人之间的团结和谐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是通过两个野战军合并,形成一个强大的战略拳头来解决团结和协和的问题。
华中野战军的部队主要是由新四军组成的,而山东野战军则包含了原新四军和原八路军的部队。虽然华中野战军在指挥上受陈毅的领导,但两个野战军各自有自己的战略任务,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从各自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但是,一旦两个野战军合并,他们肯定会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强大的战略力量。
陈毅和另外五个人都是新四军出身,陈毅长期担任他们的领导,大家彼此都很了解。出现一些分歧是很正常的,只要大家坦诚面对,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这次战略性合兵让他们真正成为一家人,这对解决六人之间的团结协作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