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颜论进行时#
吉林人工智能新蓝图 绿电智算赋能产业革新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重塑经济地理。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敏锐抓住了机遇。出台了一份重磅文件。《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不仅是政策文本。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宣言。吉林要换道超车。
算力是新的基础能源。吉林深谙此理。计划到2027年底。让全省智能算力规模突破5000PFLOPS。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两大集群的崛起——长春都市圈算力集群和吉林西部绿色算力集群。西部的风与光。将转化为训练AI的绿电。这是属于吉林的独特优势。绿色与智能在此融合。
网络也要极致高效。1ms时延的城市算力网。10ms时延的省域算力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研究人员在小微企业的办公室。就能像调用自来水一样。便捷调用远端的超级算力。这是真正的普惠。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吉林的谋划同样清晰。构建统一的政务数据目录。推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吉林推动国有企业建设和运营高质量数据集。并有条件向AI企业无偿开放。这是一种魄力。用公共资源为创新筑基。
算法与模型是核心战场。吉林的选择很务实——垂直领域。围绕模型构建、训练、调优、推理部署等环节开展研究。知识蒸馏、剪枝、量化……这些专业的技术术语。将是吉林攻坚的方向。目标很明确:形成5个左右先进可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做深做透几个行业。比贪多求全更重要。
应用是技术的试金石。吉林规划了50个以上高价值示范应用场景。从智能政务到智能制造。从智慧农业到智慧医疗。AI将渗入每个角落。在四平。一个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四平农业大数据智算中心已经开工。它将以“农业大模型+AI算力”为核心。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升级。这是AI与黑土地的对话。
产业生态是繁荣的土壤。吉林明白。需要“耐心资本”。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将通过“直投项目+参股子基金”的方式。支持算力、数据、模型等基础核心和垂直应用。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不是追逐短期热钱的炒作。而是对创新的长远坚守。
人才是最终的引擎。吉林计划培育一批行业应用开发商和集成商。打造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在2022年底。吉林就启动了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创新跃升三年行动。每年选派200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兼任“科创专员”。让实验室的智慧。流向生产线的需求。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清晰的愿景: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400亿元;到2030年。这个数字要力争突破1000亿元。
吉林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只能诞生在沿海的互联网大厂。它同样可以在老工业基地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不一样的花。它的路径可以更加务实——聚焦垂直领域。赋能传统产业。利用本地优势(如绿电)。
这是一个关于转型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用最前沿的技术。赋能最传统产业的探索。故事才刚刚开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