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矿老板预见螺纹钢将紧缺,在2千1吨时囤积30万吨!当价格涨到8千后,他的做法让钢厂老板全都沉默了

矿老板预见螺纹钢将紧缺,在2千1吨时囤积30万吨!当价格涨到8千后,他的做法让钢厂老板全都沉默了

发布日期:2025-11-25 01:01    点击次数:59
声明:本文内容为虚构小说故事,图片为AI生成,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总,您这是......您疯了吗? 会议室里,十几位钢厂老板盯着投影屏幕上的数字,脸色变了又变。 螺纹钢市场价:8200元/吨。 李建国的库存:30万吨。 账面浮盈:18.3亿元。 我考虑了很久。 李建国站起身,声音平静得可怕,这30万吨钢材,我决定...... 话音未落,有人猛地拍了桌子。 李老板,您可想清楚了!现在外面多少人抢着要货,您知道吗?昨天还有南方的贸易商出价8500,您居然...... 我想清楚了。 李建国打断他,所...

声明:本文内容为虚构小说故事,图片为AI生成,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总,您这是......您疯了吗?"

会议室里,十几位钢厂老板盯着投影屏幕上的数字,脸色变了又变。

螺纹钢市场价:8200元/吨。

李建国的库存:30万吨。

账面浮盈:18.3亿元。

"我考虑了很久。"

李建国站起身,声音平静得可怕,"这30万吨钢材,我决定......"

话音未落,有人猛地拍了桌子。

"李老板,您可想清楚了!现在外面多少人抢着要货,您知道吗?昨天还有南方的贸易商出价8500,您居然......"

"我想清楚了。"

李建国打断他,"所以今天把各位请来,就是想说一件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

会议室里的空气凝固了。

几个老板对视一眼,眼神里写满了不可置信。

角落里的钢厂老张握着茶杯的手在微微颤抖,杯子里的水荡出了涟漪。

坐在最前排的王总瞪大了眼睛,嘴巴张了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01

时间倒回2020年11月。

李建国坐在去往省城的高铁上,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他的心情却沉重得像压了一块石头。

50岁的他,在矿山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从一个矿井工人做到拥有两座铁矿山和一家选矿厂的老板。

按说日子应该过得不错。

可2020年下半年,矿石生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价格持续走低,订单大幅减少,两座矿山只能维持半停产状态。

选矿厂的设备一半闲置着,工人们拿着最低工资,每天无所事事地在厂区晃悠。

李建国算过账,再这么下去,最多撑半年,厂子就要关门。

这次去省城,是参加一个行业交流会。

说是交流,其实就是一群同样困难的矿老板聚在一起,互相诉苦,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门路。

会场设在一家四星级酒店的会议厅里。

李建国到的时候,大厅里已经坐了五六十人,熟悉的面孔不少,都是圈内混得还算可以的。

开场是几个行业协会领导的发言,说的都是些场面话。

李建国心不在焉地听着,手机不时震动,都是催债的信息。

就在他昏昏欲睡的时候,主持人介绍了一位特邀嘉宾——省经济学院的张教授。

张教授五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他讲的内容是"未来两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各位,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判断。"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根据我们团队的研究,未来两年,国家的基建投资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台下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新基建、旧改、重大工程,三箭齐发。"

张教授点开PPT,屏幕上出现一串数字,"保守估计,钢材需求缺口可能达到3000万吨以上。"

李建国突然坐直了身体。

3000万吨?

他快速在心里计算着。

张教授继续说:"现在钢材价格处于低位,但随着大量基建项目开工,价格必然会有一个大幅上涨。时间节点,我判断在明年下半年。"

会场里的讨论声更大了。

有人质疑:"张教授,您这个判断有什么依据吗?万一不准呢?"

张教授笑了笑:"依据很多,各类政策文件都在释放信号。至于准不准,时间会证明。我只是把我的研究结论分享给大家,信不信,各位自己判断。"

会议结束后,李建国特意留下来,请张教授吃了顿饭。

包厢里,两个人聊了三个多小时。

李建国问得很细:哪些地区会上项目?哪类工程会先开工?钢材需求的峰值会在什么时候?

张教授很耐心,一一解答。

临别时,张教授拍了拍李建国的肩膀:"李老板,我看得出来,你是认真在考虑这件事。不过我要提醒你,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尤其是大宗商品。"

"我明白。"

李建国点点头,"但有时候,机会就藏在风险里。"

回到江阳市的家中,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妻子王芳在客厅看电视,见他回来,随口问了句:"会开得怎么样?"

"还行。"

李建国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根烟。

"又抽烟,医生不是说让你少抽吗?"

王芳嗔怪地说。

李建国没说话,只是盯着烟雾缭绕的天花板,脑子里翻江倒海。

那天晚上,他一夜没睡。

书房的灯亮到天明。

李建国翻出所有能找到的政策文件,打开电脑查各种市场数据,密密麻麻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计算着。

天亮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一个可能改变命运,也可能倾家荡产的决定。

囤积螺纹钢!

2020年12月底,李建国召集了一个家庭会议。

参加的有妻子王芳、儿子李明、还有李建国的弟弟李建军。

"我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有件大事要商量。"

李建国开门见山,"我打算投入全部身家,囤积螺纹钢。"

话音刚落,王芳就炸了。

"你说什么?囤钢材?你疯了?咱们是挖矿的,囤什么钢材!"

儿子李明也皱起眉头:"爸,矿厂现在正缺钱周转,你这时候抽资金出去,矿山怎么办?"

李建军更直接:"哥,你这是赌博!咱们对钢材市场一窍不通,这钱砸进去,万一出不来呢?"

李建国早料到会是这个反应。

他拿出准备好的资料,一张一张摆在茶几上。

"你们看看这些。"

他指着其中一份政策文件,"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基建投资力度,这不是空话,后面有一系列配套措施。"

又拿起另一份市场分析报告:"现在螺纹钢价格在2100元左右,处于近五年的低位。我咨询过业内人士,这个价格已经低于很多钢厂的成本线。"

"可是......"

王芳还想说什么,被李建国打断。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

李建国点燃一根烟,"你们怕我把家败光了。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按现在的情况,矿山还能撑多久?半年?一年?"

他深深吸了口烟:"这是个机会,可能是我们这辈子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

良久,王芳叹了口气:"你真决定了?"

"决定了。"

"需要多少钱?"

"4个亿。"

李建国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声音很轻,但字字千钧。

王芳的脸色煞白。

4个亿,这几乎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两座矿山、一个选矿厂,加上这些年的积蓄,全部抵押贷款,勉强能凑出来。

"万一亏了呢?"

儿子李明问出了关键问题。

李建国沉默了几秒钟。

"万一亏了,咱们从头再来。我当年就是从矿井里一镐一镐挖出来的,大不了再回去挖。"

他看着儿子,"但如果赢了,你后半辈子都不用再挖矿了。"

最终,王芳还是松了口。

不是因为她相信李建国的判断,而是因为她知道,这个男人一旦决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与其天天吵架,不如赌这一把。

2021年1月5日,李建国开始行动。

他找到了市里最大的钢材贸易商老孙。

"孙总,我想买螺纹钢,能吃多少是多少。"

老孙愣了一下:"李总,你买钢材干什么?你们矿上又不用这么多。"

"别管我干什么,你就说能不能供货。"

"能是能,但......"

老孙犹豫了,"李总,现在钢材市场不景气,你这时候大量吃货,是不是考虑不成熟?"

"我心里有数。"

李建国说,"2100一吨,我要30万吨,能做吗?"

老孙倒吸一口凉气。

30万吨?6.3亿的货?

"李总,您玩这么大?"

"废话少说,能不能做?"

"能!"

老孙一拍大腿,"不过30万吨不可能一次性交付,得分批,至少要一个月。"

"没问题。"

李建国站起身,"我马上让财务跟你对接,先打30%定金。"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建国像着了魔一样。

他租下了城郊三个大型仓库,每天守着进货。

一车一车的螺纹钢运进来,堆得像小山一样。

仓库管理员老陈跟着李建国二十多年了,实在忍不住问:"李总,咱们囤这么多钢材,是要干什么?"

"等涨价。"

李建国简短地回答。

"那万一不涨呢?"

老陈小心翼翼地问。

李建国没说话,只是盯着那些钢材,眼神里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

同行们很快知道了这件事。

圈子就这么大,李建国的大手笔想藏也藏不住。

老赵专门跑来劝他。

"建国啊,你这是在赌博!"

老赵是李建国的老朋友,两人当年一起在矿上打工,"钢材市场的水深得很,咱们是挖矿的,不懂这个。"

"正因为不懂,所以我才敢赌。"

李建国笑了笑,"懂得太多的人,反而不敢下手。"

"那万一亏了呢?"

"亏了就亏了。"

李建国拍拍老赵的肩膀,"反正现在也是死路一条,不如搏一把。"

老赵摇着头走了,临走时说:"你疯了,真的疯了。"

1月底,30万吨螺纹钢全部入库。

李建国的银行账户上,只剩下不到500万的流动资金。

两座矿山和选矿厂全部抵押给了银行,贷款2.5亿。

加上之前的积蓄1.8亿,总共投入4.3亿。

平均成本2100元一吨,加上仓储、运输等费用,综合成本在2150元左右。

现在,就是等。

等市场给他一个答案。

02

2月初,春节前夕。

李建国家的年夜饭吃得很安静。

往年这个时候,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可今年,大家都心事重重。

王芳做了一桌子菜,李建国却食之无味。

"爸,钢材价格今天又跌了。"

儿子李明放下手机,"跌到2050了。"

李建国的筷子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

"知道了。"

"账面已经亏了1500万了。"

李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芳忍不住了,筷子一摔:"这个年还过不过了?天天就知道看价格!"

"妈......"

"别说了!"

王芳红着眼睛站起来,"我去厨房。"

除夕夜,李建国一个人坐在书房里。

窗外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书房里却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他打开电脑,盯着钢材价格的走势图。

一根红色的K线从2100一路下滑到2050,像一把刀,插在他的心上。

手机突然震动,是银行客户经理发来的信息。

"李总,新年快乐!提前通知您一下,3月15日有一笔2000万的利息要还,请提前准备。"

李建国关掉手机,点燃了一根烟。

这是他今年抽的第一根烟,也是他人生中最苦涩的一根烟。

春节过后,李建国每天的日程变得无比规律。

早上六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钢材价格。

然后去仓库转一圈,看看货还在不在。

中午随便吃点东西,下午继续盯着行情。

晚上失眠,半夜起来抽烟。

3月初,螺纹钢价格跌破2000元。

这个数字让李建国的心彻底凉了。

账面亏损超过4500万。

3月15日,银行的利息如期而至。

李建国凑了2000万打过去,账户余额只剩下不到300万。

而每个月的仓储费、人工费、各种开支,还需要至少150万。

也就是说,他手里的钱,最多只够撑两个月。

王芳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

她的头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白,脸上的皱纹也多了。

有一天晚上,李建国从书房出来,看到王芳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默默流泪。

"芳芳......"

李建国走过去,想安慰她。

王芳抬起头,眼睛红肿:"老李,咱们是不是要完了?"

"不会的。"

李建国说得很坚定,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份坚定从哪来。

"你骗我!"

王芳突然情绪失控,"你看看现在的价格,还在跌!已经跌到1980了!咱们亏了5000多万了!"

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陪你吃了这么多苦,从工棚到楼房,从一无所有到现在,二十多年啊!你一个决定,把这些全毁了!"

李建国把妻子抱在怀里,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4月,噩梦继续。

螺纹钢价格在1950到2000之间徘徊,丝毫没有上涨的迹象。

李建国的电话开始被打爆。

都是债主。

"李老板,我们也是没办法,您看这钱......"

"李总,再不还钱,我们也要破产了。"

"李老板,给个准话,到底什么时候能还?"

李建国一个一个地应付着,脸上赔着笑,心里却在滴血。

有一天,几个债主直接堵到了家门口。

"李建国,你给我出来!"

领头的是个光头男人,声音很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躲什么?"

李建国打开门,平静地说:"我没躲。"

"那你什么时候还钱?"

"再给我三个月。"

李建国说,"三个月后,本金利息一起还。"

"三个月?"

光头男人冷笑,"你以为我们是傻子?三个月后你还不起怎么办?"

"我拿矿山做抵押。"

李建国咬咬牙,"如果三个月后我还不起,矿山给你们。"

光头男人盯着李建国看了很久,最后点点头:"行,就三个月。但你要是跑了,我们可不会客气。"

送走债主,李建国靠在门上,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王芳站在客厅里,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

"老李,咱们真的要完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锤子敲在李建国的心上。

那天晚上,王芳提出了离婚。

"我不怪你。"

她平静地说,"只是我真的撑不下去了。这个家,我守不住了。"

李建国愣住了。

半晌,他抓住妻子的手:"再给我三个月,就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后还是这样,我跟你离。"

王芳没说话,只是把手抽了回去。

为了省钱,李建国辞掉了司机和助理。

他开始骑电动车去仓库。

50多岁的人,顶着烈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有一次,电动车在半路没电了,他推着车走了五公里才到仓库。

那天江阳市的气温38度,李建国推到仓库的时候,整个人都虚脱了。

老陈赶紧递过来一瓶水:"李总,您怎么自己来了?"

李建国灌了半瓶水,喘着粗气:"省点钱。"

老陈眼圈红了。

跟了李建国二十多年,他从没见过老板这么狼狈。

家里的饮食也变得极其简单。

以前王芳每天变着花样做菜,现在就是白菜、馒头。

有时候连肉都舍不得买。

儿子李明看不下去:"妈,咱们家不至于这么惨吧?"

"不这样能怎么办?"

王芳说着说着又哭了,"你爸把钱都砸在那些钢材上了,现在每个月光利息就要160万,不省钱能行吗?"

李明沉默了。

他想说点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5月,螺纹钢价格跌到了最低点。

1920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李建国账面亏损已经达到6900万。

那天晚上,李建国一个人去了江边。

江水在夜色中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路灯拉长了他的影子。

他站在江边,点燃一根烟,任由江风吹乱头发。

手机震动,又是催债的信息。

李建国没看,直接关机。

他想起了很多事。

想起当年在矿井里挖矿,每天灰头土脸,但心里踏实。

想起第一次承包矿山,借了50万,战战兢兢,生怕亏本。

想起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在城里买了房子,王芳高兴得哭了。

想起儿子考上大学,一家人去饭店庆祝,他喝醉了,说以后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可现在,这一切都可能化为泡影。

他真的赌错了吗?

李建国扔掉烟头,掏出手机,打开钢材市场分析的网页。

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让他的神情看起来格外凝重。

他仔细阅读着每一条信息。

基建项目确实在陆续开工。

各地的重点工程都在招标。

钢厂的开工率在缓慢提升。

所有的迹象都在验证张教授的判断。

只是,时间还没到。

"再等等。"

李建国对自己说,"一定会涨的。"

他转身离开江边,影子在路灯下被拉得很长很长。

03

6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二。

李建国像往常一样,早上六点就醒了。

他拿起手机,习惯性地打开钢材价格查询页面。

然后,他愣住了。

螺纹钢价格:2170元/吨。

涨了250元!

李建国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再看。

没错,确实是2170。

他猛地坐起来,心跳得像要跳出胸膛。

涨了!

终于涨了!

他冲到书房,打开电脑,查看详细行情。

K线图上,一根粗壮的红柱冲天而起。

成交量暴增,买盘疯狂涌入。

评论区里,所有人都在讨论:"螺纹钢要起飞了!"

李建国颤抖着手,点开新闻页面。

头条是:"多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钢材需求激增"。

第二条:"钢厂订单爆满,价格上调"。

第三条:"业内预测钢材价格将持续上涨"。

李建国靠在椅背上,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

半年了。

整整半年。

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接下来的一周,螺纹钢价格像脱缰的野马。

6月16日:2220元。

6月17日:2280元。

6月20日:2350元。

6月22日:2450元。

每天的涨幅都在刷新着李建国的认知。

他的账面终于由亏转盈。

6月底,螺纹钢价格稳定在2380元。

李建国粗略算了一下,账面盈利已经达到6900万。

把之前的亏损补上,还净赚了几百万。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王芳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老李,要不咱们卖一点吧?"

她试探着说,"现在已经盈利了,卖一部分,把债还了,咱们也能松口气。"

李建国摇摇头:"不卖。"

"为什么?"

"还没到时候。"

李建国说,"这才涨到哪儿?按我的判断,至少还能涨一倍。"

王芳不再说话,但眼神里有了一丝希望。

7月,涨势继续。

螺纹钢价格突破2800元。

李建国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

都是钢贸商。

"李总,2900我要10万吨,现款现货!"

"李老板,3000,能给多少是多少!"

"李哥,我可以预付定金,您先给我留点货!"

李建国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不卖。"

"李总,您再考虑考虑。"

"不用考虑。"

李建国挂断电话,转身对老陈说:"以后这类电话你接,统一回复:暂不出货。"

老陈笑了:"李总,您这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该出手的时候。"

李建国神秘地说。

8月,市场开始疯狂。

螺纹钢价格一路飙升,从3000突破到3500。

整个钢材市场陷入了供不应求的状态。

建筑工地抢不到货,钢贸商到处求人,钢厂24小时开工都满足不了需求。

李建国的三个仓库门口,每天都停着几十辆大货车。

司机们拿着现金,排着队,就为了能买到一车钢材。

"李总,求您了,我工地急等着用!"

"李老板,您开个价,多少我都认!"

"李哥,咱们是老乡啊,您就帮帮忙吧!"

但李建国就像一座铁塔,任凭外面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不卖。"

他只有这一个回答。

有人急了,直接提着一袋子现金冲进办公室。

"李总,这是100万,就当定金!您先给我留2000吨!"

钞票堆在桌上,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李建国看都不看一眼:"拿回去。"

"李总......"

"拿回去!"

李建国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我说了不卖,就是不卖!"

那人悻悻地提着钱走了。

老赵又来了。

"建国,你真的疯了。"

他看着李建国,眼神复杂,"3500一吨,你已经能赚10个亿了!10个亿啊!你还不满足?"

"不是满不满足的问题。"

李建国倒了杯茶递给老赵,"是我判断还没到顶。"

"你怎么知道没到顶?万一现在就是顶了呢?"

"那就让它见顶。"

李建国笑了笑,"反正现在卖也是赚,晚点卖也是赚。"

老赵摇着头走了,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你太贪了,小心把自己搭进去。"

9月,螺纹钢价格突破5000元大关。

这个数字让整个行业都震惊了。

从来没有见过钢材价格涨得这么快、这么高。

李建国的账面盈利达到了惊人的13.5亿。

这个数字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半年前,他还在为2000万的利息发愁。

现在,他账面上的财富已经超过了15亿。

媒体开始关注他。

江阳市的晚报专门派记者来采访。

"李总,请问您是如何预判到这次钢材价格上涨的?"

"李总,您能分享一下您的投资心得吗?"

"李总,有人说您创造了商业奇迹,您怎么看?"

李建国一律拒绝。

"不接受采访。"

他对记者说,"我只是个做生意的,没什么可说的。"

但消息还是传开了。

"矿老板豪赌钢材市场"。

"半年从负债到身家20亿"。

"江阳市出了个钢铁投资之神"。

各种版本的故事在圈子里流传,李建国成了传奇人物。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后悔当初没跟着他一起干。

但李建国对这些都不在意。

他每天还是六点起床,去仓库转一圈,回来看看行情。

生活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唯一的变化是,王芳的笑容多了,儿子对他的态度也缓和了。

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和气。

9月底的一个晚上,李建国突然召集家人开会。

"我有个想法。"

他说,"我想请本地的钢厂老板们见个面。"

"请他们干什么?"

王芳不解,"你是要卖货了?"

"算是吧。"

李建国点点头,"但不是简单地卖货。"

"那是什么?"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李建国神秘地笑了笑。

10月初,钢材价格继续飙升。

6000、7000、8000。

每一次刷新,都伴随着市场的惊呼。

10月20日,螺纹钢价格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200元。

李建国的账面盈利达到18.3亿。

这是一个让人疯狂的数字。

仓库外,大货车排起了长龙。

有些司机已经在这里等了三天三夜。

"李总,求您了,8500!我出8500!"

"李老板,9000!我愿意出9000!"

这些人已经急红了眼。

因为市场上已经找不到货了。

所有能卖的钢材都被抢空了,只剩下李建国手里这30万吨。

这30万吨,就像最后的救命稻草。

南方来的贸易商更狠。

他们直接带着一麻袋一麻袋的现金,堵在李建国办公室门口。

"李总,您开个价!多少都行!"

李建国看着地上堆着的现金,面无表情。

"不卖。"

"李总!"

那人急了,"您这是何必呢?现在8200,您一吨能赚6000多!30万吨就是18个亿!您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我想卖的时候。"

李建国站起身,"请回吧。"

银行的态度也变了。

当初催贷的客户经理,现在天天打电话。

"李总,我们可以给您增加授信额度!"

"李总,您有什么金融需求尽管提!"

"李总,我们行长想请您吃个饭,您看什么时候方便?"

李建国只回了两个字:"不需要。"

他记得当初最困难的时候,这些人是怎么催债的。

现在钱在自己手里了,他们又来讨好。

人性,就是这么现实。

10月25日,李建国做了一个决定。

他给本地十二家钢厂的老板打电话。

电话里,他只说了一句话:"明天下午三点,江阳大酒店,我有重要的事要谈。"

钢厂老板们纷纷猜测。

"李老板这是要干什么?"

"是不是要卖货了?"

"肯定是!不然叫我们干什么?"

"那他会出什么价?8000?还是9000?"

"我看至少9000。现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货,他不趁机宰我们一刀?"

"那也没办法,没货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但没有人能猜到,李建国真正的想法。

10月26日晚上,李建国一个人坐在书房里。

桌上摆着计算器、文件、还有一个笔记本。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和计划。

王芳推门进来:"老李,你到底想做什么?"

李建国抬起头,眼神里有一种奇特的光芒。

"做一件可能会让所有人意外的事。"

"什么事?"

"明天你就知道了。"

李建国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灯火通明的江阳市。

这座城市,给了他一切。

现在,也许是时候回报它了。

10月27日下午三点,江阳大酒店二楼会议室。

十二位钢厂老板陆续到场。

他们都是本地钢铁行业的重要人物,掌控着江阳市大部分的钢材供应。

平时各自为政,今天却齐聚一堂。

会议室布置得很简单,一块投影幕布,几排椅子。

李建国站在前面,手里拿着激光笔。

"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赶来。"

他开门见山,"我今天请大家来,就一件事——我手里这30万吨螺纹钢的去向。"

在场的人都坐直了身体。

来了!

终于要说正事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价是8200一吨。"

李建国点击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一张价格走势图。

"我的成本是2100,账面盈利18.3亿。"

数字清清楚楚地显示在屏幕上。

有几个老板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18个亿啊。

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但是,"

李建国话锋一转,"我今天请大家来,不是要高价卖货。"

几个老板对视一眼,不明白什么意思。

不高价卖货?

那是要......

李建国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沉默的话。

李建国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全场瞬间炸锅!

最前排的老张手里的茶杯"啪"地掉在地上。

热水溅了一裤子,他却浑然不觉。

只是死死盯着李建国,嘴唇哆嗦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坐在角落的王总腾地站起身。

椅子被撞得向后滑出去老远。

他伸手指着李建国,手指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李总,您......您......"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会议室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十几个人像被施了定身咒,全都呆愣愣地看着台上的李建国。

04

"这30万吨螺纹钢,我决定以4800元一吨的价格,分批供应给在座各位。"

"什么?4800?"

"李总,您没说错吧?现在市场价8200啊!"

"这......这怎么可能?"

有人直接拍了桌子站起来:"李总,您是认真的?"

另一个老板声音都在颤抖:"李老板,您可想清楚了,这可是......"

他说不下去了。

因为所有人都在快速计算着:8200减4800,一吨少赚3400元。

30万吨,就是少赚10.2个亿!

10个亿啊!

这是什么概念?

沉默持续了整整三分钟。

三分钟后,终于有人开口了。

"李总......"

说话的是钢厂老板陈明,他是在场年纪最大的,"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李建国点燃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

"这半年,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一个字都敲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6月份最难的时候,我账面亏了快7000万。债主天天堵门,银行天天催贷,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那时候,是谁借给我200万应急?"

李建国看向老张,"老张,是你。"

老张的眼眶瞬间红了。

"7月份,我的资金链差点断了,是谁帮我延期还款?"

李建国又看向王总,"王总,是你们钢厂的财务部。"

王总低下了头。

"我的矿山设备,这些年都是从各位的钢厂买的。"

李建国环顾四周,"我的选矿厂配件,都是各位优先供应的。咱们是什么关系?是合作伙伴,更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他顿了顿。

"现在市场价8200,各位买得起吗?"

没有人说话。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买不起。

钢厂的利润本来就薄,现在原料价格这么高,根本扛不住。

"买不起,你们就要停产。"

李建国继续说,"停产了,我的矿山设备找谁买?我的矿石卖给谁?你们以为我傻?我这是在救你们,也是在救我自己。"

这番话说得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确实。

产业链是相互依存的。

李建国的矿山需要钢厂的设备和配件,钢厂需要李建国的矿石。

如果钢厂因为买不起原料而停产,李建国的矿山也会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

李建国按灭烟头,声音突然提高了,"咱们江阳市现在有三个重点基建项目,各位知道吗?"

"知道。"

有人点头。

"这三个项目,因为钢材价格太高,已经停工两个月了!"

李建国一字一句地说,"江阳新区的安置房工程,停了。北部工业园的厂房建设,停了。城东的立交桥改造,也停了。"

"这些项目涉及多少人的就业?3万多个家庭!"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涉及咱们江阳市未来十年的发展!"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他们只顾着自己的生意,从来没想过这个层面的问题。

"我赚18个亿,还是赚8个亿,对我个人来说,都是一辈子花不完的钱。"

李建国说,"但那3万多个家庭,等不起。那些项目工人,等不起。咱们江阳市的发展,更等不起。"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所以我决定,以4800一吨的价格,把这批钢材供应给你们。"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但这次的沉默,和之前不一样了。

老张的眼泪流了下来。

王总用力握着拳头,指节都发白了。

陈明站起身,深深地向李建国鞠了一躬。

"但是,"

李建国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我有三个条件。"

所有人都抬起头,看着他。

"第一,"

李建国伸出一根手指,"这批钢材必须优先保障江阳市三大重点工程,供应价格不得超过5500元一吨。"

众人点头。

"第二,"

李建国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余部分你们可以自由销售,但价格不得超过市场价的8%。我不允许你们拿了我的低价货,转手就高价卖出去发国难财。"

"应该的!"

有人立刻表态。

"第三,"

李建国伸出第三根手指,"成立监督小组,我要派人驻厂监督,确保不囤货居奇。如果发现有人违反规定,立即中断供应,并且追究责任。"

"没问题!"

"我们同意!"

"李总您放心!"

大家纷纷表态。

陈明站起来:"李总,这个人情,我们记一辈子。"

"不是人情。"

李建国摆摆手,"是生意。你们活得好,我才能活得好。这是合作,不是施舍。"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助理。

"不好意思,李总,我来晚了。"

来人正是南方某大型钢贸集团的老板。

"我刚从飞机场赶过来。"

他喘着粗气,"李总,我出9000一吨,30万吨我全要了!现款现货!"

说着,他打了个响指。

助理立刻打开手提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现金。

"这是1000万订金,您先收着。"

他信心满满地说,"剩下的钱,我三天内全部打到您账上。"

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9000一吨,比4800高出4200。

30万吨,就是多赚12.6亿。

所有人都看着李建国,等着他的回答。

李建国看了那人一眼,又看了看桌上的现金。

然后,他笑了。

"拿回去。"

他只说了三个字。

"李总,您......"

"我说,拿回去。"

李建国的声音很平静,但不容置疑,"这批货,我只卖给江阳本地的钢厂。"

"李总!"

那人急了,"12个亿啊!您就这么不要了?"

"不要。"

李建国说得斩钉截铁。

"您......"

那人还想说什么,被李建国打断了。

"江阳人的货,要先紧着江阳人用。"

李建国说,"这是原则,没得商量。"

那人愣了半天,最终叹了口气,提着箱子走了。

临走时,他回头看了李建国一眼。

眼神里,有不解,有敬佩,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门关上后,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老张站起来,走到李建国面前,握住他的手。

"建国,你是真爷们!"

他的声音哽咽了,"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今天,我才知道什么叫格局。"

王总也走过来:"李总,我做了一辈子生意,第一次见到有人为了别人放弃10个亿。"

陈明拍着李建国的肩膀:"你教会了我们,什么叫真正的企业家。"

李建国摆摆手:"别说这些了,咱们谈谈具体的供货方案吧。"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双方就供货周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细节进行了商讨。

最终确定:

第一批10万吨,一个月内交付。

第二批10万吨,第二个月交付。

第三批10万吨,第三个月交付。

价格统一为4800元一吨。

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可以接受分期。

监督机制由李建国派出的财务团队和各钢厂的管理层共同组成。

傍晚六点,协议签署完毕。

李建国和十二位钢厂老板一一握手。

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夕阳正好。

金色的阳光洒在江阳市的大街上,给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

李建国站在酒店门口,点燃一根烟。

他想起了半年前的自己。

那个因为囤货而被所有人嘲笑的自己。

那个因为亏损而整夜失眠的自己。

那个在江边站了一夜,差点放弃的自己。

如果那时候的他知道,半年后会是这样的结局,会不会笑出声来?

"老李。"

身后传来王芳的声音。

李建国回头,看到妻子站在不远处。

"你都听到了?"

"嗯。"

王芳走过来,"我在外面等你。"

"生气了?"

"没有。"

王芳摇摇头,眼眶有些红,"我只是突然觉得,我嫁对人了。"

李建国笑了,伸手把妻子搂进怀里。

"傻瓜。"

两个人站在夕阳下,影子交叠在一起。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

儿子李明早就准备好了一桌饭菜。

"爸,庆祝一下。"

他举起酒杯,"虽然少赚了10个亿,但我为你骄傲。"

李建国端起酒杯,和儿子碰了碰。

"记住今天。"

他说,"钱可以再赚,但有些事情,比钱更重要。"

接下来的三个月,李建国的钢材按计划交付。

第一车钢材运到江阳最大的钢厂时,工人们自发地鼓起了掌。

厂长老张站在货车旁边,看着一根根螺纹钢被卸下来,眼眶又红了。

"兄弟们,开工了!"

他挥着手喊道。

停工两个月的生产线重新启动,机器的轰鸣声响彻整个厂区。

工人们笑着,喊着,有人甚至当场哭了出来。

停工的重点工程项目也陆续复工。

江阳新区的安置房工程工地上,项目经理拉起了横幅:"感谢李建国先生为地方建设做出的贡献"。

李建国去工地视察的时候,让人把横幅摘了。

"别搞这些虚的。"

他说,"把房子建好,就是最好的感谢。"

项目经理握着他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个月后,30万吨钢材全部交付完毕。

李建国实际到手资金:4800元/吨×30万吨=14.4亿。

扣除成本6.3亿(本金4.3亿+利息及仓储费2亿)。

净利润:8.1亿。

比账面最高盈利18.3亿少了10.2亿。

但李建国很满意。

"8个亿,够了。"

他对王芳说,"咱们一家三口,一辈子都花不完。"

王芳笑着擦眼泪:"你高兴就好。"

两年后,2023年下半年。

钢材市场开始大幅回调。

螺纹钢价格从8000多跌到4000多。

很多囤货的钢贸商血本无归,有的甚至直接破产。

当初笑话李建国"傻"的人,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还好跑得早。"

李建国对妻子说,"要是真等到最高点,说不定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王芳感叹:"真是福祸相依。"

而那些得到4800元低价钢材的钢厂,因为成本优势,在市场寒冬中不仅活了下来,反而扩大了市场份额。

老张的钢厂年产值翻了一番。

王总的公司拿到了多个重点项目的供货合同。

陈明的企业被评为"江阳市优秀民营企业"。

这些钢厂老板,全都成了李建国最稳定的合作伙伴。

设备采购,优先找李建国。

矿石供应,优先给李建国。

有新项目,第一个通知李建国。

三年后的今天,李建国的矿山规模扩大了三倍。

他在江阳市又收购了两座矿山,建了一个大型选矿基地。

年产值从当初的几千万,增长到现在的十几个亿。

更重要的是,2024年,江阳市政府要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

第一个找的合作方,就是李建国。

"李总,这个项目投资50个亿,利润保守估计20个亿。"

招商局长说,"我们考察了很多企业,最后一致决定找您。"

"为什么是我?"

李建国问。

"因为您有格局,有担当。"

招商局长说,"和您这样的企业家合作,我们放心。"

李建国笑了:"那就合作吧。"

那个项目后来确实赚了20多个亿。

而这20个亿,已经远超当初放弃的那10个亿。

回到2021年10月27日的那个下午。

当李建国说出4800元的报价时,会议室里沉默了三分钟。

老张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那三分钟,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做了一辈子生意,见过为了几百块钱反目成仇的,见过为了几千万不择手段的。"

"但我从来没见过,有人为了别人,主动放弃10个亿。"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格局。"

王总说得更直接:"会议室里的沉默,不是因为愤怒,不是因为不解,是因为敬佩。"

"我们这些人,自以为在商场上混了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但那天,我们被震撼到了。"

"李建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商人,不是看谁赚得多,而是看谁走得远。"

陈明的话更有哲理:"那天之后,我改变了做生意的方式。"

"以前我只想着自己赚钱,现在我会想,我的决定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

"李建国教会了我,商业不是零和游戏,是共赢。"

三年后的秋天,江阳市举办了一场企业家论坛。

李建国作为特邀嘉宾发言。

台下坐着当年会议室里的那些钢厂老板,还有许多年轻的创业者。

李建国只说了一句话:

"做生意,先做人。人做好了,生意自然就好了。"

全场掌声雷动。

散会后,老张拉住李建国。

"建国,谢谢你。"

他认真地说,"不只是为了那批钢材,更是为了你让我明白的那些道理。"

李建国拍拍他的肩膀:"咱们是一条船上的人,谁也离不开谁。"

夕阳西下,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窗外,江阳新区的高楼拔地而起。

那是三年前还在图纸上的规划,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

北部工业园里,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整齐排列。

城东的立交桥,车流不息,连接着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那个决定。

那个让所有人震惊,让所有人沉默,最终让所有人敬佩的决定。

而当年堆满钢材的三个仓库,早已空空荡荡。

但有些东西,比钢材更坚固,比金钱更珍贵。

那是信誉。

那是格局。

那是一个企业家的担当。

更重要的是,那是人心。

李建国回到家,王芳已经做好了晚饭。

"今天讲得怎么样?"

"还行。"

李建国坐下来,拿起筷子,"就是台下那些年轻人,听得太认真了,搞得我都不好意思。"

"那是因为你确实做了值得他们学习的事。"

王芳笑着说。

"哪有那么夸张。"

李建国摇摇头,"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对的事情。"

"对了,银行今天又来电话了。"

王芳说,"说是工业园项目的第二期贷款已经批下来了,20个亿。"

"这么快?"

"人家说了,给您贷款,他们最放心。"

王芳笑道。

李建国也笑了。

他想起三年前,银行天天催贷的时候。

谁能想到,三年后会是这样的局面?

吃完饭,李建国坐在阳台上,点燃一根烟。

手机突然震动,是老赵发来的微信。

"建国,我今天在论坛现场。听完你的发言,我想了很久。三年前,我说你疯了。现在我才明白,疯的是我。你走的路,才是真正的商道。"

李建国笑了笑,回复:"都过去了。有空一起喝酒。"

放下手机,他抬头看向天空。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

这座城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



上一篇:美众议院通过结束政府停摆法案,特朗普将连夜签署
下一篇:“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高市早苗别傻了,敢介入台海,整个日本都在打击范围之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