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画像)
众所周知,毛泽东一生光明磊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群众办事,一直坚定地走群众路线。
他深入到基层之中,以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为革命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为群众百姓所做的努力,至今被人们所传颂......
延安工作,毛泽东遭一妇女咒骂
1936年开始,中共中央便着重在陕北延安一带展开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延安都是我国革命工作的总后方,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毛泽东在窑洞看报纸)
1941年,我党处于极度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我军的封锁和包围,让很多群众都到了难以维持生存的地步,毛泽东便动员所有人自己动手,实现丰衣足食,再艰难也不能轻易被打倒。
毛泽东时刻铭记着党争取群众的总路线,所以即使每天都置身于忙碌的工作中,但他还是会抽时间和当地的老百姓交谈,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正所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便是老百姓”,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老百姓的感受是党的工作做得好坏的衡量标准,如果百姓没有感受到温暖,那么一切都是零。
(毛泽东所住窑洞)
毛泽东自小就生于农民家庭,对百姓的疾苦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他亲眼见过也经历过许多劳苦大众的悲惨境遇,这也给毛泽东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参加革命的初衷便是为了惠及民众。
他曾说党群关系就好比鱼和水,共产党是鱼,群众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却不能没有水,要时刻铭记搞好群众和党的关系,而他也在为人民谋利的根本政策中走完了一生......
1942年前后,陕北大旱,庄稼歉收,党虽然不断地改进工作,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反作用,引发了一些农民的不满,怨声载道。
(毛泽东与延安农民)
一天,中央部门送来一份报告称要枪毙一名妇女,罪名是因为她辱骂毛泽东,毛泽东翻来覆去想不明白她为何要平白无故骂自己,于是他叫来一名警卫员,询问事情经过。
警卫员回忆到:前些天,正逢一个雷电交加的天气,一个炸雷劈在礼堂一根柱子上,正在商议征粮问题的延川县代县长不幸触电身亡,噩耗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
下午村干部再次前去征粮,一女子与其吵了起来,破口大骂:“共产党黑暗”“咋不叫这雷劈死毛泽东呢”“世道不好啊”......几个民兵听见其辱骂党,便立刻将其抓了起来,经过初步审判,决定枪毙。
毛泽东听完,显然有些不太高兴,他说:“你们调查清楚了吗?是什么原因?”警卫员小吴没有说话。
“群众有意见,说明咱们的工作和政策存在问题,如果有一点尖锐的言论,我们就采取打压的方式,不让民众发声,那人家骂的有道理呀!”毛泽东平复了一下情绪,紧接着说道。
情绪激动的小吴说:“他当街咒骂您,这个事件比较严重,所以应该拘留审问她。”毛主席笑了笑:“她只是骂了我,又没有犯法。”
“您是人民的领袖,骂你的不是汉奸就是土豪劣绅,怎能坐视不理?”小吴愤愤不平。“真正的汉奸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骂我呢?”毛主席又问:“你知道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吗?”
小吴脱口而出:“因为我们为人民谋幸福啊!”毛泽东点了点头:“那既然群众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缺陷,我们就要听取接受,你说呢?而不是与民众对抗。”
小吴悻悻地点了点头,毛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你把她带过来,我亲自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
毛泽东表扬伍兰花
第二天,毛泽东早早地便接见了这个农村妇女,她叫伍兰花,家境贫寒,丈夫多年痴呆,婆婆又常年病魔缠身,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她自己一个人要照顾这一大家子人,只有三十几岁的她却苍老的像四十多岁的人。
一家平时日子就过得十分艰难,偏偏今年遇大旱,庄稼收成又不好,又遇上政府上门收公粮,态度不好,伍兰花才情急之下破口大骂:“你们拿走我的救命粮,我一家子怎么活啊!”
毛泽东搬过一把椅子叫她坐下,亲自替她松绑,又倒起一杯热水亲切地递给她,伍兰花不知来人是谁,猜测到这是临死前把她押到某个高官面前认罪来了。
“你为何要让雷劈死毛主席嘞?”毛泽东搬过一把椅子坐在她对面,半开玩笑地问。
“他培养出来的好干部,只知道逼老百姓交公粮,哪管我们死活。”伍兰花虽然害怕,但语气仍比较尖锐:“你们就算枪毙我我也要骂,反正活着也要饿死,早死也痛快。”
毛泽东没有在意农妇的指责,又亲切地说:“你别害怕,怎么就饿死呢?家里有几口人呢?”伍兰花见眼前这个人如此和蔼,没有斥责,反倒还关心起自己,有一些诧异。
见她没有说话,毛泽东又问:“收成怎么样呢?粮食够吃吗?”听到这,伍兰花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着:“往年半粥半菜也勉强能熬到头,今年半糠半菜也熬不到冬了。”
毛泽东宽慰地拍了拍她的肩,伍兰花接着说到:“我也不是不拥护你们八路军,但是我家六口人都靠这点粮食存活,男人多年瘫痪,婆婆又卧病在床,还有三个不会干活的孩子。”
她哽咽了一下:“我一个人忙死忙活今年收的粮食都不够十天半个月吃的,我和村干部求情,想推到明年一块交公粮,但是他们还把我家里唯一一袋小粮食拿走充公了,这叫我们怎么活?”
(贫苦百姓)
伍兰花越说越伤心,毛泽东听她说完,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轻声安慰:“不要难过了,你骂得没错,我们政府确实没做好该做的工作,谢谢你提出的意见。”民妇愣了愣。
随即毛泽东站了起来,把处长叫了进来,当着伍兰花的面大声呵斥:“你们是怎么办案的?没有调查清楚就把人抓来,我们中央的政策是让农民在不影响生活的条件下自觉交粮,何时规定可以没收老百姓的口粮了?”
他指了指伍兰花:“是我们的同志没有体察民情了解情况,人家说得有什么错?这位妇女敢讲真话,是位好同志,人家不仅没罪,还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值得表扬。”
伍兰花听到这些话,怔怔地盯着毛泽东:“您是毛主席吧?下巴那个黑痣!哎哟!”毛泽东笑了笑,转头对处长说:“伍兰花同志现在就释放,你亲自送回去,代表我和村政府讲,要把粮食归还,好好照顾,不能饿死一个人,有解决不了的找我。”
伍兰花掩面痛哭,想到自己骂了共产党,骂了毛泽东,让毛主席百忙之中亲自接见,不但不责怪反倒还细心听她倾诉,她既感动又内疚:“毛主席,咱不好哩......咱骂了政府您还不计较......我有罪您枪毙咱吧......”
说着竟扑通一声跪在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赶忙搀扶起来:“妹子,你讲得没有错,老百姓有困难,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也骂过干部了,您有意见和我直说,咱们像兄弟姐妹一样谈谈心,这才是一条心,一家人嘛。”
伍兰花抹了抹眼泪,连忙说:“毛主席您真是人民的大救星呀!”毛泽东随即派人将她送回了村里,临走前他还将桌上的枣和吃得塞了一些给她,并夸赞她指出中央的错误,做得很对。
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毛主席就这样无意间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老百姓直呼:“毛主席了不起”“宰相肚里能撑船”。伍兰花也开始带领妇女们搞生产,白天种地,晚上纺纱织布。
毛泽东深刻反思,改进工作
毛泽东在农民的咒骂声中深刻反思,转头就开始制定具体的改进工作,他重申了有关征收公粮的规定,禁止采取强行征收等违法行为。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下令从原定收粮总数中,减少了四万担,这一举动不知又救了多少穷苦百姓。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举一反三,又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一方面,实行精兵简政,减少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倡农业,展开一系列大生产运动,用自己动手来实现丰衣足食。
在工作中他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1943年春节,伍兰花被评为陕甘地区一等劳动模范,还把自己生产的粮食送给边区政府。
毛泽东得知,高兴地邀请她一块看秧歌表演。1951年,伍兰花作为劳模,从小山村来到北京,参加建国两周年观礼,在城楼上,她第三次见到了毛主席,毛泽东握着她的手,她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滴在了胸前的奖章上......
为了惠及群众,毛泽东不仅解决了人民的粮食问题,还从自身做起走进群众,为百姓干一些实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温暖,拆除党民之间那堵墙,真正做到一家亲。
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姓杨的大娘,在一天傍晚浇完菜园准备回家挑水做饭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水缸被挑满了,很是疑惑,于是便向邻居打听,想知道是谁做的好事。
但打听了许久,邻居都说不知道,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杨大娘为了抓住这个人,这天,故意没有下地干活,偷偷藏了起来,到傍晚时,她听见了院内传来水桶撞击的声音,她马上向自家水桶跑去。
“这回总算给你抓到了。”大娘嘴里嘟囔着,来人一抬头,大娘看着眼熟,想起来人是谁的大娘既欢喜又惊讶,此人正是国家的“大领导”毛主席。
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才能使人铭记,共产党人千千万,一些微小的事情同样能加强军民之间的情谊,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人不忘做小事,并努力做好身边事,才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统一的梦想。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意识到:共产党执政后,不免有少数人对群众存在一些态度上的问题,看不起群众,飞扬跋扈,行为举止粗暴,对此毛泽东强调要进行党内上下作风的整改,解决根本问题,尤其注重干部素质的提升。
早前他就指出,军民关系之所以搞不好,根本态度就是最大的问题,对此他多次提醒身边的人:“当干部的首先要放下架子,忘记自己的身份,才能赢得群众的喜欢。”
当然,毛泽东一直都是以身作则,先从自己做起。1944年,毛泽东听说有两个村庄的妇女不生孩子,他便亲自询问,经过一番调查后他发现那个地方的水有很大的危害。
紧接着毛泽东便亲自监督对此处水源进行了处理,两年后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也逐渐传出了婴儿的哭声。
他时刻告诫自己和党内人:要了解情况,就得做深入调查,不要昂首望天,眼睛要向下看,不能道听途说,要实事求是,关注群众的疾苦忧患,安危冷暖,掌握群众真实的想法,才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1950年,淮河连降暴雨,洪水泛滥,临近的20多个县都被洪水所淹没,灾情之严重,让毛泽东潸然泪下。水势猛烈让许多人无家可归,有的人被淹死,有些逃到树上不是坠水,就是被毒蛇咬死。
他得知后便即刻下令做出导淮计划,同时考虑到黄河治理的问题,1952年,毛泽东开始了对黄河的考察。这天他来到一个小村庄,走进一户农家,迎面走来一老婆婆。
老婆婆看见毛泽东一行人,赶忙迎进屋,还热情地给众人到着茶水,与毛泽东聊了起来:她家里的儿子全参军去了,现在就剩下老两口。临走时,夫妻二人还让众人留下来吃饭。
两人询问毛泽东:“俺们这里地不少,但打的粮食不多,这黄河水害能治吗?”毛泽东肯定地说:“能治”。自此,毛泽东把这事挂于心上,时常关注,并提出一些意见。
毛泽东大发雷霆:我的话你们就是不听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一生清廉自律,从不滥用职权,早时毛泽东因为有战士拿了村民一个红薯而制定了“三项纪律、八项注意”,告诫部队中的人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和人说话要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了要赔等等。
(三项纪律八项注意)
他也真正做到了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以百姓之心为心,凭良心做人做事,真心对待群众,热心服务群众,耐心处理问题。
只有时刻倾听民本情怀,从小事做起,群众路线才能走得精彩。他提醒自己和身边人:我党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的时候代表的是党的形象作风,一定要时刻牢记不断反思。
57年,贫富差距严重,毛泽东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一天一个警卫员带来老家的一个黑硬的窝窝头,毛泽东颤抖着接过窝窝头,眼圈顿时就红了。晚上毛泽东思来想去,在寒风中散步不断自言自语告诉自己要想办法,急速实现社会主义。
新中国虽然已经成立,但毛泽东仍旧没有忘记群众路线。他反复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要从群众的想法出发”“要遵守纪律,不损害群众一点利益”等一系列观点。
但是不免有一些害群之马,毛泽东又在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二次会议上指出:“有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开始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向他打石头,我看该打,共产党需要得到教训。”
虽然三令五申,可总有些人会有利用职务之便收取一些礼物等行为。1959年,毛泽东听说了这些事,本来阳光明媚的一天,却因毛泽东沉重的心情显得暗淡无光,他叫来跟随他多年的老党员汪东兴。
神情严肃的指示汪东兴开始整风运动,他立刻展开了部署,着手开始调查,同时还带领身边的人进行不断的学习与反思,而后,汪东兴把工作人员接受土特产的情况呈报给毛泽东。
毛泽东看后大发雷霆:“我的话你们就是不听,遇到一点暂时性的困难都过不去,必须回到人民中去。”毛泽东把一些人员调出中南海,又拿出自己的稿费,按实际情况赔偿了3万多元。
到了晚年,毛泽东仍不能容忍屡经教育还不知悔改的一些干部,他严厉地指责警告:“谁要是不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就把他革掉,动不动就训人像什么样子?”
1975年,82岁的毛泽东虽然卧病在床,但他仍在报告上批示:要批评那些自以为是、趾高气昂,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的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品味毛泽东这一生,毋庸置疑,“人民”二字在他心里是至高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