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猛烈空袭还没过去几天,自己这头却先出了不少状况。
原本俄军刚刚用上千架无人机加远程导弹,对乌克兰的能源系统猛轰了一通,欧洲不少人就开始预判,今年乌克兰的冬天恐怕会格外难熬。
有说法是,很多乌克兰人没法保证取暖,生活压力骤增。
乌克兰军方高层也公开“甩锅”:说是俄罗斯升级了远程武器,导致他们手头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拦不住,话里话外明显有推锅美国的意思。
这一套操作其实也不新鲜,这几年只要俄军打得狠一点,乌克兰这边舆论总少不了拿美制武器说事儿。
但乌克兰也没闲着,从10号起就开始动用自己有限的远程无人机,反咬俄罗斯本土的油厂和油库。
虽然场面看起来火光冲天,但真正烧毁的都是些小型设施,对俄整体能源体系影响有限。真正有点戏剧性的,是俄罗斯黑海舰队那艘“新罗西斯克”号潜艇。
这艘潜艇本来属于俄军最新一批“基洛”级,理论上算是他们常规潜艇的主力,本身是为太平洋舰队造的。可现在黑海舰队吃紧,打仗打到实际需求变了,硬生生把它调到了黑海去。
可问题是,土耳其死活不让俄军舰队过黑海海峡,所以这艘“新罗西斯克”只能挂着“地中海常驻”的名头,长期呆在叙利亚基地一带活动。
偏偏去年底叙利亚局势骤变,俄军在地中海的落脚点也不稳了。这下潜艇进退不得,还得撑着有限补给,尽量维持存在感。
大约十天前,这艘潜艇在地中海下潜巡逻时突然浮出水面,泄漏的燃油和周边国家的情报都指向它出了火灾。
虽然后来它又下潜了,并有俄方救援船赶来协助,但几天后英国方面就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发现了它的踪迹,还派了军舰和飞机跟着看热闹。
这过程中还闹了个乌龙,法国那边没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直到“新罗西斯克”号从英吉利海峡出来、在法国海域再次上浮时才被法国海军发现。
说白了,这艘潜艇现在远离补给线、资源本就吃紧,长时间在外巡逻故障也自然不少。可俄罗斯媒体却把这出说成“潜艇突然上浮吓坏北约”,这种自我加戏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放大来看,俄军的无人机和远程导弹确实在战场上越来越有分量,甚至连美国都坐不住,传出可能要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消息。
这说明俄军的远程打击确实威胁到了西方的底线。但要说海上力量,尤其是黑海舰队和地中海的局势,俄罗斯现在确实处境尴尬。
黑海出不来,地中海也站不住脚,像“新罗西斯克”号这种潜艇,出点问题就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其实这场俄乌冲突拖到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新武器、无人机之类的技术变化,但老牌大国的传统军事力量,像海军这种战略支撑,才是最难补的短板。
俄军现在陆地上还能靠远程轰炸维持优势,可海上力量一旦被封锁,补给不到位,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每次这种潜艇故障或者尴尬浮出水面的消息一传出来,不只是让俄军丢脸,更让外界看清了俄军后勤和战略纵深的问题。
说到底,战争打到这一步,谁的底子厚、谁能撑得久,谁就有机会赢下去。俄军无人机再强,海军出不了港,局面一样被动。
现在看,美国和欧洲能否加大援助、乌克兰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俄罗斯黑海舰队还能否保住地中海的存在感,这些都成了接下来的悬念。
战争不是谁喊得响、谁宣传得多就能赢的,关键还是实力和后勤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