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班长,托人给孩子找了个好单位,这回能留队了吧,心里算是有底了。”
电话那头,家长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尘埃落定的轻松。
我捏着手机,半天没说出话来,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有底了?
这世上哪有什么兜底的事儿。
就在上个礼拜,我刚送走一个兵,小伙子姓张,一米八五的大高个,那军事素质,在整个集团军的比武里都是挂得上号的。
当初为了让他进这个所谓的“好单位”,他家里人托了多少关系,请了多少顿饭。
结果呢?
两年义务兵服役期一到,背包款款,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一个大男人,声音哽咽得跟个孩子似的:“班长,我玩儿命地干,为啥最后走的是我?”
为啥?
这问题问得好。
我见过分到海警,天天对着大海喊着要回家,两年就“emo”到不行的;也见过在帕米尔高原的边防哨所,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硬是咬着牙干满了十六年,成了个人人见了都得喊声“老班长”的传奇。
所以别再问我“单位好不好”了,这问题就跟问“清华的馒头和北大的包子哪个更有前途”一样,纯属瞎扯淡。
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看的是你自己那副牙口。
真正决定你家娃是“两年体验卡”用户,还是能续费成“终身VIP”的,从来不是单位那块牌子有多亮,而是他自己身上那几块“骨头”够不够硬。
这些东西,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可一到晋升士官的关键节点,就像X光机一样,把你照个底朝天,少一根都不行。
就说那个小张,他栽在哪儿了?
栽在他太自信了。
他觉得自个儿军事素质是“天花板”,领导天天开会表扬,那留队还不是板上钉钉?
所以去年,单位组织考那个“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他压根没去,觉得那是机关里坐办公室的人才干的事,自己是“武将”,手上功夫硬就行。
嘿,你猜怎么着?
今年秋季士官晋升的文件下来,白纸黑字写着: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不予上报。
他直接傻眼了。
这时候他才明白,时代早就不是那个扛着沙袋跑得快就能当王的时代了。
现在的部队要的是什么?
是能开着几十上百万信息化装备,玩转各种软件系统的“技术流”士官。
你那张证书,不是一张纸,是你跟得上时代的“船票”。
没票,对不起,船开了,你就留在岸上吧。
这就是规则,谈不上冷酷,因为战争本身就不会给你讲人情。
还有个事,比证书还玄乎,叫“群众基础”。
好多家长,甚至好多兵自己都觉得,在部队里,把领导伺候好了就万事大吉。
我跟你讲,有这想法的,离卷铺盖回家也就不远了。
我以前带过一个兵,电脑技术那叫一个牛,全连的网络维护都指着他,几个干部天天把他当“宝贝疙瘩”。
可这小子呢,本事大,脾气也大,看谁都像看“二百五”,跟战友说话鼻子都朝天。
年底留队摸底,战友互评,好家伙,他的票数低得能钻进地缝里,一半都不到。
主官找他谈话,他还不服:“我技术这么强,他们纯粹是嫉妒我!”
领导一句话就把他给问住了:“上了战场,背后的人都不信任你,你技术再强有啥用?谁敢把后背交给你?”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部队是个什么地方?
是个能把命交给别人的地方。
你连身边天天睡上下铺的兄弟都处不好,人家凭什么在关键时刻为你挡子弹?
所以啊,别以为会来事儿就行,群众的眼睛,那都是“淬过火”的,谁是真心实意,谁是虚情假意,人家心里门儿清。
当然,光会做人也不顶用,身体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硬件”。
每次晋升都要体检,那标准,比征兵的时候还严。
我见过一个五公里越野的尖子,跑起来像头猎豹,结果晋升前一查,心脏瓣膜有点小问题,都是平时训练不要命落下的。
医生说不能再参加高强度训练了,部队再宝贝他,也只能让他脱军装。
走的那天,他抱着一堆奖章,哭得像个孩子。
说白了,想长期留队发展,就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较量。
领导认不认可,单位有没有编制,这些都是外部因素。
你自己体能过不过关?
理论学没学明白?
专业技能扎不扎实?
有没有拿得出手的证书?
跟战友们关系处得怎么样?
这些才是你能攥在自己手里的“王牌”。
所以啊,家长们,把心放宽点。
别再天天打电话问孩子单位伙食好不好了,多问问他最近学习了没,体能达标了没,跟班里的战友关系铁不铁。
孩子是块金子,在哪都能发光;他要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你就是把他放在金銮殿上,他也只能趴着。
行了,今天就唠到这儿。
我是孟班长,净给你们说些不中听的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