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一直是全世界地缘政治的“火药桶”,而水资源匮乏早已成了悬挂在这片土地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今,伊朗正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水荒,昔日中东最大的湖泊几乎完全干涸,水域面积减少了95%。
这场关系到生存的水荒,不仅让伊朗上千万百姓的日子变得困难重重,也让原本就紧绷的地区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水资源争夺战
关于赫尔曼德河的“水权争夺”啊,伊朗和阿富汗这两国在水资源上的纷争,主要就是围绕着这条流经两地的“生命之河”展开的。这条河子,算是伊朗东南部的主要灌溉和饮用水的命脉。
1973年,两国签了个《赫尔曼德河条约》,里头特别明说阿富汗每年得给伊朗输送8.2亿立方米的水,保证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不过,自从2020年塔利班重新掌权以后,这条河的水量分配开始变得越来越乱,失去了原本的控制。
伊朗外交部多次公开指出阿富汗违背了相关协议,修建了好几座水坝,用来截留河水,结果导致伊朗境内的水源供应大大减少。
2024年10月的记者会上,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卡泽姆·加里巴巴迪展示了卫星数据,指出阿富汗近年来兴建的萨尔玛水坝、卡贾基水坝等项目,导致赫尔曼德河下游流入伊朗的水量不足大约30%,直接让伊朗边境地区超过200万亩的农田遭到荒废,数十万人遇到饮水难题。
就指控来说,阿富汗塔利班一方一直坚信“气候变化说”,坚称中东地区不断加剧的干旱才是河水变少的主要原因,不是有人故意截流。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24年公布的《中东跨境水资源报告》里提到,这五年来该地区迎来了近四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期,赫尔曼德河上游的降雨量比往年少了大约25%。
不过,报告也提到阿富汗在水资源调度方面没有透明的机制,修建的水坝蓄水没有和下游国家好好商量,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
要说,这场水资源的争执背后其实还夹杂着挺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
伊朗边境的省份和阿富汗的交界处,民族组成挺复杂,加上水资源缺乏带来的生活困难,让一些地方出现了难民迁徙和边境冲突的情况。
两边到现在还没有就重新磋商水资源分配的协议达成一致,塔利班当局保持沉默,更让局势陷入僵持状态。
生态崩塌
乌尔米亚湖的“死亡倒计时”,要是说赫尔曼德河的纷争是外部难题,那乌尔米亚湖的干涸就像是伊朗内部生态的“伤口”。
乌尔米亚湖,伊朗西北边那块,曾经是中东最大的咸水湖,就在1990年代巅峰时,面积达5200平方公里,养活着附近1500万老百姓,也是这片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藏。
不过,这片被称作“高原明珠”的湖泊,如今早已不复昔日风采。欧洲航天局哨兵二号卫星在2024年10月29日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乌尔米亚湖的水面面积缩减到了不到200平方公里,比巅峰时期少了95%以上,原本宽广的湖面变成了散布的零星水洼,大片湖床裸露出盐碱滩。
伊朗议会成员鲁霍拉·阿扎德在议会辩论里提醒说,湖床一旦暴露出来,在风的吹拂下会产生大量盐尘,这些盐尘能跟着风飘到500公里之外,影响到伊朗西北部和伊拉克北部的农田,造成土壤盐碱化,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眼部炎症啥的健康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24年9月发布的《乌尔米亚湖生态评估报告》证明了这个担心,湖区附近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比十年前增加了30%,主要农作物如小麦、大麦的产量也减少了45%,导致超过20万农民因为土地荒废不得不搬迁。
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在最近的内阁会议上承认,乌尔米亚湖几乎干涸了,生态恢复的难度变得特别大。
乌尔米亚湖消失的背后原因挺复杂的,除了这些年一直没有下雨,最主要的还得数上游河流被截流,水资源都被管控住了。
伊朗议员萨尔曼·扎克尔曝光,政府为了满足其他省份的农业和工业用水,把原本应该流入乌尔米亚湖的贾加图河、塔塔胡河的水源调走了,其中仅贾加图河的调水量就占乌尔米亚湖补水总量的百分之四十。
还不止这些,伊朗的农业用水占了全国用水总量的85%,这个比例远远超过全球平均的69%。而且他们的灌溉技术还很落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超过40%,这也让乌尔米亚湖的缺水问题变得更严重了。
破局之路
在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时,伊朗政府已经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开始同时在国内推进改革和与邻国开展合作,以寻找解决的办法。
伊朗总统府在2024年发布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中提到,未来五年里,将投入200亿美元,用于改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技术,以及推进生态修复。
在节水农业方面,伊朗正努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计划到2028年把节水灌溉的覆盖面积从现在的35%提高到60%。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调整农业布局,减少水稻、棉花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转而推广小麦、豆类等抗旱作物,并对农业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用以促使农民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说到替代水源的开发,伊朗在海水淡化方面动作挺快的,波斯湾沿岸的布什尔、阿巴斯港等城市已经建了不少海水淡化厂,其中布什尔的海水淡化厂每天能处理100万吨水,基本上能解决附近300万人的用水问题。
伊朗重新启动了“拯救乌尔米亚湖国家计划”,投入了30亿美元,用于拆除上游一些小型水坝,恢复河流的自然水量,还在湖区周边植了耐旱的植物,目的就是控制盐尘的扩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答应提供技术帮助,协助伊朗搭建盐尘监测预警机制,减轻生态灾害的影响。至于外部关系呢,谈判协商变成了解决跨境争端的主要途径。
伊朗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向阿富汗提出了重新启动水资源谈判的建议,建议建立一套由双方共同监管的赫尔曼德河水量监测合作机制。
伊朗也在中东水资源合作联盟里挺活跃的,和土耳其、伊拉克这些邻国在商量跨境用水的事,搞得区域内的合作治理也不断推进。
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欧盟承诺出让5亿欧元,用于伊朗的节水工程和生态修复,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也都表示愿意在技术上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