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发导弹就能炸掉三峡?”这玩笑开大了。
先别急着脑补好莱坞大片。三峡从1994年干到2009年,前后烧了2000多亿,坝子高185米,长2335米,混凝土2700万吨,钢筋近50万吨,这几个数字往桌子上一摆,就不是随便谁拿根火柴就能点着的纸壳楼。它肚子里装了393亿立方米水,真要一口气冲下来,下游从宜昌一路淹到上海,地图得重画。可现实是,三峡还没那么脆。
拿二战英国炸德国鲁尔大坝说事的人,往往忘了当年的坝是重力坝?不是,是拱坝,皮薄水大,一炸口子就撕开。三峡完全不同,它属于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形象点说就是一排叠在一起的大水泥墩子,各管各的水,一段坏了旁边的墩子继续顶着,水不会全跑光。国内70年代拿模型做了七次核试验,百万吨当量砸上去,才撕出千米级缺口——注意,是缺口,不是整个坝碎成渣。换句话说,想让它瞬间消失,得把战术核武器升级成战略核武器,还得精准命中核心区,这成本和风险,光是想想就够呛。
台湾有学者在2018年放话:买千枚中程导弹,两枚就能解决大坝。这话听起来爽,可导弹真飞得过来吗?从台湾岛到三峡直线1200公里,导弹得先过层层叠叠的防空网。空军值班单位,红旗系列,卫星盯着,雷达盯着,真当家门口的监控是摆设?退一步说,就算漏网一枚,打上去也只是损一块,全坝2240万千瓦的机组还能跑掉一大半,下游有足够时间拉闸泄洪。别忘了,三峡设计时就按每秒10万立方米洪峰流量留余量,平时还兼着防洪任务,水位调节玩得溜,真到生死关头,开闸放水比炸坝快得多。
再聊核污染。假设大坝被核弹直接命中,除了洪水,放射性尘埃和污水会顺长江往下飘。长江干流连着4亿人喝水做饭洗澡,水一脏,医院排队能把走廊堵死。可同样得承认,中国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就做过类似推演,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最悲观情况,也可以在上游金沙江、嘉陵江等支流同时启动备用水库群,分段拦污稀释,把污染团锁死在可控范围内。这套方案后来没公开细节,可卫星图像里能看到,上游陆续修了十几座梯级电站,平时发电,战时截流,一物两用,算盘精得很。
很多人担心下游经济被一锅端。宜昌、武汉、南京、上海这一串城市,GDP加起来抵得上整个东南亚,一小时经济圈瘫痪,全球供应链得打喷嚏。可别忘了,长江中下游的堤防在大坝投运后年年加高加固,武汉市区地面高程平均比三峡正常蓄水位高30米以上,洪水真来了,地铁该停运停运,核心商圈该搬沙袋搬沙袋,离“灭城”两字还远。再说电力,三峡一年847亿千瓦时电量只占全国总发电量约百分之三,真垮了还有葛洲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接力顶上,全国停电不至于,最多局部轮流限电,工厂把夜班调成白班,日子照过。
更现实的是,谁敢动手?中国核反击能力放在那里,东风快递覆盖全球,真把三峡列为目标,等于直接按下核捆绑按钮。国际社会对核打击民用设施的容忍度是零,安理会连夜开会,制裁清单能把袭击方经济瞬间打回石器时代。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人丧心病狂,三峡坝体里预埋的传感器比蜘蛛网还密,地震波、温度差、裂纹扩展随时回传,真有异动,值班室大屏立刻报警,部队进入战时状态,留给敌方的窗口期不会超过十分钟。
有人把三峡比作“长江命门”,听着吓人,其实命门外面包了2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外加一层钢板衬护,里面还灌了高标号防渗混凝土,普通人拿锤子砸一天也留不下白印子。国家每年花上亿做安全体检,超声波、射线、光纤传感轮番上阵,报告厚得像字典。就这样,还有自媒体用老旧卫星图说“坝体变形”,官方直接把高精度GPS数据甩出来,误差不到一毫米,谣言瞬间熄火。
再说钱。真把大坝炸没了,光重建就得再掏2000亿打底,还不算下游企业停工、农田绝收、难民安置。谁赔?联合国可没这个预算,袭击方自己破产都赔不起。银行、保险、股市、期货全线跌停,全球投资者集体骂娘。真到那一步,连最激进的军事智库都得劝自家老板冷静:炸三峡不是战争手段,是自杀式营销。
回到日常生活,三峡现在每天发电量够一个中等省份用一周,船闸让万吨货轮直达重庆,汛期削峰填谷,枯水期补水压咸潮。你去宜昌吃鱼,店老板能告诉你今晚的电就是三峡送的,便宜又稳。隔壁跳广场舞的大妈不关心核弹,她只关心音响别停电。大坝就在那里,风吹日晒,稳如老狗。
所以,“两发导弹就能炸掉三峡”这句话,跟“我两根手指就能捏碎地球”差不多水平。真打起来,人类先得担心自己的脑回路,而不是三峡的混凝土。大坝很硬,人心更硬,但最硬的还是常识。
如果真有人头铁想试试,你觉得他会先接到谁打来的电话?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