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本是万众瞩目的辉煌时刻,却不曾想,星河动力航天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在11月10日12时02分,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后,经历了火箭一级、二级、三级飞行正常,分离正常的顺利阶段,却在四级点火飞行510秒后,飞行末段出现异常,提前关机,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导致发射任务失利。
对于此次发射失利,星河动力航天公司迅速发布了情况说明,并向本次任务的客户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星河动力航天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歉意。这种坦诚的态度,或许能让一些原本紧张的神经稍稍放松。而从网上流传的部分网友评论来看,大众表现出了相当的理解和鼓励,纷纷表示“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失败是成功之母,加油!”、“支持中国航天!”。这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集体心态,在面对国家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挫折时,显得尤为宝贵。
事实上,星河动力航天并非初出茅庐的新手,它已经在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悉,该公司目前已取得了20次发射成功的骄人成绩,成功将85颗卫星载荷送入了太空。更值得注意的是,星河动力航天是国内第一家实现连续、稳定成功发射的民营火箭公司,并且在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量以及成功率等方面,都位居民营火箭公司前列。这说明,此次的失利,更像是在漫漫征途中偶尔遇到的“绊脚石”,而非“拦路虎”。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国内外航天领域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航天发射服务。其主要产品线包括“智神星”系列中大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系列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在航天发射业务方面,星河动力更是创造了多个行业里程碑,例如民营火箭首家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800km倾斜轨道和晨昏轨道,首家成功实施海上发射,首家实现火箭量产和高密度发射,以及首家实现基于火箭末子级的在轨服务。这些成就,无不彰显着星河动力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正处于一个“加速度”的阶段。据《证券日报》报道,仅仅在今年10月份,我国商业航天就迎来了高密度发射的“爆发期”。例如,10月1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0月17日,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也以“一箭18星”的方式成功发射。这种密集且成功的发射,不仅展现了我国商业航天技术的进步,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目光。
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的青睐,体现在了具体的投融资数据上。根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年内商业航天领域已完成31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高达21.43亿元,单笔平均融资额也达到了0.69亿元,这已经接近2024年全年的水平。而星河动力航天本身,也在今年9月25日完成了24亿元的D轮融资。这笔巨额资金将用于加快其“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以及相关生产、测试和发射能力的建设。这笔融资,无疑为星河动力在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表明了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看好。
此次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的发射失利,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分析排查中。每一次航天发射,都是一场高风险、高投入的科技“大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任务的失败。正如俗语所说,“好事多磨”,又如歇后语“纸糊的灯笼——一吹就灭”,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前进,都伴随着无数次的探索、尝试和可能存在的挫折。星河动力航天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先行者,其过往的辉煌成就以及此次的失利,都将成为其宝贵的经验财富。
此次发射失利,对于星河动力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从其过往的业绩和行业地位来看,这更像是一次“爬坡过坎”的必经之路。网友们的理解和鼓励,也是对中国商业航天整体发展的支持。资本的持续注入,则为行业的腾飞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相信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排查,星河动力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优化技术,最终实现其“智神星”和“谷神星”的腾飞梦想,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报道和资料进行撰写,旨在客观呈现信息,不代表个人或任何机构的观点。航天发射具有高风险性,任何发射任务的成功与否都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

